深交所部署年报审查工作“体检”上市公司质量
严打违规突击交易、运用科技监管提前排查识别风险、开展年报培训……年报披露在即,深交所前移监管端口,周密部署、多措并举,全力做好2019年年报审查准备工作。年报审查工作一直是交易所履行一线监管职责的“重头戏”,通过年报审核对上市公司质量进行“体检”,能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增强深市多层次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监管端口前移
严堵年末突击交易
每逢年末,少数经营业绩不理想的上市公司,通过临时性构造缺乏交易背景和商业实质的交易,粉饰公司真实财务数据,实现账面利润的扭亏为盈或大幅增长。
记者梳理发现,上市公司年末突击交易花样繁多,有的公司出售资产或股权,但定价有失公允;有的公司实际控制人、关联方“大方”豁免债务或捐赠现金,交易动机存疑;有的公司则打起了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算盘,利用计提坏账准备和固定资产折旧等方式调节利润;还有的公司通过向关联方现金购买资产或支付大额预付款等方式“支援”控股股东渡过难关,变相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对此,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倘若交易一旦完成,大额资金流出无法追回,不良资产置入持续拖累,僵化企业实现保壳难以出清,不仅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更会对市场秩序造成负面影响。
针对年末突击交易问题,深交所始终保持高度敏感性,监管站位适当前移,推动主动式、预防式监管,紧盯缺乏商业实质的资产出售、突击性债务重组、会计估计以及会计政策变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转回等行为,严把年末突击交易这一道关。
数据显示,从2019年末至今,针对突击交易共发出关注函58份、问询函26份,要求公司就交易动机、交易公平性、定价公允性和会计处理合规性等作出说明并披露相关信息。
运用科技监管
管少管精管好
年度报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的核心内容,年报审查工作既是对上市公司的年度“体检”,更是监管工作的年度“大考”。
关注“问题公司”、找出风险隐患、提高监管资源配置有效性,是交易所年报审核的重要环节之一。
深交所给出的答案是,坚持管少管精才能管好的原则,运用科技监管“企业画像”系统和分类监管评价系统,提前开展2019年年报风险识别工作,从公司盈利能力、规范运作水平等维度提前预判上市公司风险,重点筛查可能存在调节利润、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风险的公司名单,区分风险类别,提前做好风险预案,突出监管重点,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
在此基础上,针对“企业画像”和分类监管评价系统识别出的重点关注、高风险的“关键少数”公司,深交所集中监管资源,督促中介机构特别是审计机构勤勉尽责。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末至今已累计向审计机构发出执业质量关注函72份,向年审会计师通报风险公司会计问题,提示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事项,引导审计机构重点关注存贷双高公司货币资金真实性和是否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年末突击交易公司会计处理的合规性、资产定价的公允性以及商誉减值准备计提的充分性和合规性等问题,提醒年审会计师严格遵循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审慎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确保审计质量,做好会计信息的审查。
重点关注六大问题
一家上市公司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关键少数”,即董监高、控股股东、核心骨干等,这“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就是实际控制人。
记者获悉,围绕2019年年报审查准备工作,深交所还举办相关培训会,指导上市公司做好年报编制工作,提高年报编制合规意识。
据了解,深交所将在2019年年报审查重点关注六方面内容:一是上市公司业绩真实性问题,重点打击虚构业务,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等违规行为;二是大股东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三会运作、董监高履职和上市公司独立性问题;四是并购整合和业绩承诺履行情况,紧盯商誉减值;五是信息披露情况,包括年报披露内容齐备性以及是否存在定期报告代替临时报告披露义务等情况;六是中介机构执业质量问题,包括审计机构和会计师执业经验、审计意见类别适当性等。
深交所负责人强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做好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的首要目标。为精准高效做好2019年年报审查,深交所还将延续差异化的年报分类审查工作机制,对业绩稳健、运作规范、信息披露质量好的公司豁免审查;对高风险公司实施“双重审查+行业组加审”的多轮交叉审查模式,并建立会计、重组、公司治理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复核机制,严把审查质量关。
深交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深交所将继续认真履行一线监管职责,以“给投资者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为监管目标,加强持续监管、精准监管、分类监管,利用科技监管手段,用好监管工具箱,加大问询和纪律处分力度,督促上市公司及大股东、董监高做到“四个敬畏”、守住“四条底线”, 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规范运作水平,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强化监管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防范化解上市公司风险,持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助力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