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义上说,环境辐射监测是为评价和控制核设施对周围环境和居民产生的辐射影响,对设施周边环境中的辐射水平和环境介质、生物样品中的放射性浓度进行的监视性测量。
目前,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Ⅴ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环境辐射监测就是对环境γ辐射水平及中子剂量当量率进行监测。尤其是对含Ⅰ、Ⅱ类密封源的设施,其辐射环境监测分为使用前辐射环境水平调查、使用期间的辐射环境监测和退役后的环境辐射监测三类。可以说,最高的两类危险放射源受到的环境辐射监测也是最严密的。
我国自核工业发展开始就进行环境辐射监测工作,尤其是对核电站进行实时监测。经过20多年的辐射监测实践,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了环境辐射监测体系,编制了相关的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在核辐射监测系统当中,通常采用固定安装的辐射监测仪器来连续监测场所内的外照射水平、空气污染水平、流出物放射性水平等指标。实验室常用的辐射监测仪器主要有α及β放射性活度测量仪器、γ谱仪、热释光剂量测量装置等。而现场常用的辐射监测仪器包括X-γ辐射辐射监测仪、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中子监测仪、热释光剂量计等仪器设备。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应对潜在的辐射污染,不少仪器企业也开发出用于辐射检测的仪器产品。譬如,赛默飞世尔科技推出了环境监测仪,通过可靠、连续的监测设备保护工厂、环境和周边环境免受核辐射泄露的威胁,实现零事故运行。
当前,我国正处于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核电事业不仅有利于国家调整能源结构,而且有利于实现我国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转变。核安全永远都要放在核电事业的首位,发展辐射监测仪器、做好环境辐射监测能够有效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人们也应当合理看待辐射,切忌听信谣言,对无处不在的辐射进行过度防护。
环境辐射监测是对设施周围环境中放射性污染水平,以及向环境的释放情况进行的测量,广义的环境监测包括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
运行前监测
在装源前进行辐射环境监测,应对工作场所、邻近房间和室外环境的γ 辐射水平和分布情况进行全面监测。
运行前监测的范围:放射源安装位置为中心,半径 30――300 m;监测对象:环境γ 辐射水平监测及中子剂量当量率的监测;监测布点:放射源安装位置四周室内外;监测任务:提供运行前环境辐射水平本底资料,尽可能获得关键途径和关键居民组的资料,为制定针对性监测计划服务,为运行时监测所需的监测方法和程序提供参考;监测时间为装源前。
运行中监测
按使用前环境辐射水平调查方案进行监测;主要监测任务是:获得评价关键组平均剂量的相关资料;对于关键途径产生的照射进行常规监测;评价剂量大小,并随时监测γ 辐射场的变化以判断源是否处于安全贮存位置或照射位置。
退役监测
对退役过程中及退役后的环境监测可参照运行期间的环境监测,再增加工作场所监测和设备的污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