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智能照明产品经理的趟坑经验

正文开始之前来一些碎碎念

彩色光根本不是智能照明的重点,彩色跟亮度、色温一样,只是个光学属性,之前彩色这个营销「噱头」着实把人带到坑里去了。

我认为整个智能照明的产品路径及演化方向是控制 ――互联 ――智能

智能家居的用户量级很小,在千万级别,所以目前 C 端的智能照明肯定不会突然火起来。目标用户一定是「高消费能力」的用户吗?绝对不是,看看小米商城上的主力群体就是了。对了,小米商城上的用户确实是精准用户,比其他电商渠道都要精准的多。

目前最容易出量的产品还是做一些跟照明相关的单品,例如台灯什么的。

但是终有一天智能家居会普及,而智能家居的第一个配套设施一定是灯。现在的房地产开发商都在卖精装房,这是个趋势而且是利好的消息。

上一条还有一个观点,做智能照明系统的就别想着去做中控平台了...

所以这个时间是多久?大概 3 年内就会有一个质的变化。

说完了,我们进入正文。

智能照明的架构是什么?

智能照明的架构包括:硬件、软件、产品、第三方接入、供应链、市场/推广、销售渠道,其中硬件包括:

电源/驱动设计

ID 设计

结构

光学

软件包括:

固件开发

APP

后台/云端

通讯

电商

产品这个点后面单独拎出来讲。

第三方接入:

Homekit/Amazon/IFFFT/Google Home 等第三方平台

第三方账号体系

阿里云等第三方云服务

市场推广:

公关

社会化营销

产品体验/竞品研究

供应链:

采购

生产管理

库存

无论什么硬件,从 0 到开卖一定是整个团队合作的产物,涉及到公司的职能部门太多了,为了视角对称,我必须先声明,我是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去思考和总结的,这样可以保证后面的讨论大家能知道我是基于什么视角,因为我也有很多盲区。

我所理解的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的角色非常关键,因为智能照明也是一个高度软硬件结合的产品,灯,App, 开关,云,而且产品经理几乎是唯一一个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人(从立项到最后期的客服)。我可以先说说我们趟过的一个巨坑。当时我们初创公司,也没有产品团队,就是合伙人和研发团队。创始人本身也并非产品出身,因此包括他和我都很自然地陷入了大部分产品新人都会犯的错――沉迷交互和设计美学。

当时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 App 的 UI 上,开发了一版,不满意,又重新讨论、设计、开发,这一重构就要花去三四个月的时间,现在回想过来痛心不已,这是我们交过的沉重学费,也是我自己学到的非常关键的一课(这个坑似乎所有产品新人都会趟...)。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个例子非常有意思,有个知名 PM 纯银,他当时在做的项目蝉游记被携程收购,然后被携程安排去负责携程的一个项目周末游。一段时间后,周末游的同事说这段时间感觉工作特别顺利,效率也特别高,夸奖纯银厉害,他说他在那个项目其实没做什么,只是挡住了老板绝大部分的非合理需求。所以说如何挡住 Boss 的需求,也是 PM 需要修炼的地方。

如何判断一个「需求」是否合理?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帮助判断,能提供用户价值的需求即是真需求

用户价值 = (新体验――旧体验)――换用成本

另外一点,尤其是智能照明,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是一种「改进体验型产品」,所以如何做好产品的核心功能非常非常之重要。市场上有很多智能照明产品,更倾向于走「出奇制胜」的路子,绕开主要的功能点,而去打造或添加一些「噱头」功能,比如我看到的一款空气净化灯就非常搞笑。首先得是一盏好灯,提供好的光线和场景,其次要确保配置简单、连接稳定,再去谈其他,守正方可出奇。

那么产品经理的业务范畴是什么?最近产品和运营哪个方向更好的讨论非常多,很多人会认为现在产品经理已经过剩了,甚至说未来 5 年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会消失。那我只能说如果对产品是这种理解的话,就太狭隘了。俞军说的一句话我很赞同――所有影响用户体验的显性和隐形的因素都是产品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审美、交互、业务逻辑、内容、服务。一份文档、一份 FAQ、甚至一份新闻稿,都值得产品经理去好好雕琢,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面,毕竟产品的本质是让生活更美好。

聊一点审美和设计

高层的审美决定产品的下限。对于一款面向大众化的产品来说,本身就很难「美」得起来(可以看看那些大电商产品,是最典型的大众化产品,比如淘宝、京东),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平均审美水平本身就不高的情况下。这对于一个有较高审美水平而又需要商业化的产品来说,这是个比较残酷的现实,但是你必须权衡好商业与美。

再说设计,让用户觉得好用,这就是我认为的设计的流派。无论是拟物、扁平还是将会演化到什么风格,在早期的拟物化时期,它能提供给用户更高的辨识度,并让用户感觉到精致感,而如今扁平化风格的流行,则是因为人们在接受信息时,需要减少复杂度,同时现在的许多设备需要更好的性能表现,保证系统更流畅。设计不能脱离现实的本质,好看的设计价值其实非常小。

每一种设计风格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归其原因都是为了让用户觉得更加好用。

在我看来,当你的东西真正好用的时候,你已然享受在这流畅、舒适的体验中,花花哨哨的视觉皆已浮云,苹果如此,微信如此,所以产品都应如此。

但显然照明这一行在美学上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诸如包装、丝印、说明书、宣传物料等等。在这一块美学上的提升会增加成本吗?其实并不会,只是大家都还没重视起来而已。但这些物料美学的提升,对用户感知以及品牌的提升作用都非常大。

App 怎么做?

先说一下我对 App 的定位:初始配置,部分的高级操作还有服务,它的核心作用并不是拿来开关和遥控。初始配置,即是用户第一次购买使用时候的链接、设备添加、场景自定义这些功能。高级操作则是一些定时、远程控制、音乐律动等等。服务这块儿其实可以做很多,寿命提醒、电商、科学用光等等,而这块也是目前的最欠缺的,但在我看来却是价值最大的地方。

举个应用场景,单说寿命提醒这块。一个普通用户家里坏了个灯,懂的还好,不懂的一般会叫物业或者随便上网搜一个灯,这对用户来说其实挺痛苦的,不知道这个灯相应的功率、型号以及色温,而如果这块的服务做了的话,在灯坏了的时候只需要在 APP 上一键就能下单一个同型号的产品,完全不用去思考上述那些问题。做得好的话,几乎可以说是承包了一个用户今后所有的用光需求,你说价值大不大?

另外一个该放的重心是如何让配置过程简单简单再简单一点,让一个小白用户都能根据指引就完成配置,这是该花大力气去打磨的产品核心功能(后面的控制反而其次),试想一个产品,连配置都搞不定,这得把多少用户挡在门外?

刚才 UI 和设计前文已经提到过了,这边就不再赘述。理想的情况下,安卓和 iOS 开发各一位就好,觉得开发资源不够用,那都是没有整理好需求或者总是需求变动。

这篇就先到这儿,下一篇再讲些别的,当然有问题也可以留言评论,觉得有帮助的话点一下鼓励按钮。^_^

惯性动捕

无线动作捕捉技术

全身动作捕捉系统

动作捕捉

上一篇: 【推荐】智能照明与普通照明有什么区别看完这篇就够了
下一篇: 【推荐】智能照明优势显著迎来高速增长时代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