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商重组加速 武商联整合陷两难
武汉中商重组加速 武商联整合陷两难 更新时间:2010-6-26 0:05:57 “销品茂”总经理张海东此前也表示,虽然公司盈利时间不长,但如今,销品茂平时的人流量就有5万人,周末更可达8万~15万人,每天进出的车辆就有5000辆,高峰期有7000~8000辆,光收停车费一天就有3万多元。 本报记者 王越/摄 继年初进军十堰市场后,武汉中商又有大动作了。日前,武汉中商发布公告,将向武汉团结集团实施定向增发,购买其持有的武汉中商团结销品茂管理有限公司49%股权。一旦交易完成,“销品茂”将变成武汉中商全资子公司。 “销品茂”经过四年培育,已于去年开始盈利;武汉中商,虽然业态丰富,但定位模糊,多年利润率低下。此时武汉中商全资持有,做厚自身业绩之心自然毋庸置疑。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市场关于其“卖壳”的传言。 除此之外,武汉中商此举,还被业界解读为武商联整合之路重启的信号。但一位长期关注武汉商业及其武商联发展的武汉商界人士却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无论是从大股东武商联连续三次的减持行为来看,还是从武商联相关负责人最近的表态来说,这可能都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该人士表示,武汉中商全资控股“销品茂”,使其自身的扩张和重组加速肯定无疑,但可能在客观上却使武商联的整合陷入两难。 全资控股意图明显 武汉中商,作为武汉仅次于鄂武商、武汉中百的第三大商业上市公司,同时也是武商联持股比例最大的成员企业,常理而言,应该是武商联的“宠儿”,但实际上似乎成了它的一块“包袱”。其最大的问题便是多年来持续低迷的利润率。 据武汉中商年报显示,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3.63亿元,净利润5190.55万元,毛利率为17.93%。与同属武商联旗下另外两家上市公司――鄂武商和武汉中百的20.16%和18.27%毛利率相比,显然有一定差距。但其高达4.3亿元的管理费用却将两者远远甩在了后头。 这也难怪公司大股东武商联代表、公司董事李涛曾公开向媒体抱怨:“在武汉,武汉中商的业态是最丰富的,既做百货、购物中心,也做平价超市。但与武汉中百的超市经营相比,武汉中商超市做的非常一般;百货、购物中心又赶不上鄂武商。”“公司净利率只有1.47%。” 与之相反的是,被业界誉为“华中第一MAII”的销品茂,尽管自2005年才开始正式开张,但经过四年的培育,已于去年开始盈利。武汉中商年报也显示,2009年销品茂店铺出租率、面积出租率分别达到99.58%、99.85%,全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指标同比增长。 据了解,“销品茂”公司由武汉中商集团和武汉团结集团合资开发,于2001年11月破土动工,总投资8亿元,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地处武汉市新兴商业中心――武昌徐东大街黄金地段,紧临武汉长江二桥,是一家集商品购物、餐饮美食、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华中地区最大购物休闲中心。 “销品茂”总经理张海东此前也表示,虽然公司盈利时间不长,但如今,销品茂平时的人流量就有5万人,周末更可达8万~15万人,每天进出的车辆就有5000辆,高峰期有7000~8000辆,光收停车费一天就有3万多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商的这次收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基于销品茂开始走向正规,所以才计划收购其剩余的股权。 对此,武汉中商集团董事会秘书易国华坦言,销品茂占武汉中商总业绩比重不到10%,之所以全资收购销品茂,主要是方便销品茂今后的业绩提升,毕竟两个股东沟通成本会比较大,协调有难度。 另外,武汉商界人士还指出,武汉中商之所以急于收购销品茂,除了提升业绩,也是为了狙击公司将会“被卖壳”的传言。 据介绍,去年有媒体披露,由于武商联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定位雷同,“同城操戈”,武汉市官方一直有卖掉一个壳资源想法。而在这三家公司中,武汉中商业绩最差、定位最为模糊,壳资源被卖掉的可能性最大。尽管事后武商联相关负责人专门出来辟谣,但此事一直困扰着武汉中商。 易国华说,可能很多股民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武汉中商不可能如社会上所传那样,借壳卖掉很难有说服力。“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和业绩来说话的。” 武商联整合陷两难 继总投资规模达12万亿元重磅消息在A股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后,湖北省又表示,今年将着力推动市场化的并购重组,推动上市公司与优质产业整合,年内力争1至2家目标公司实现整体上市。 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今年湖北省相关部门将对全省上市公司全面摸底,着力推动关联交易大、同业竞争严重的上市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实现整体上市,打造完整的上市公司产业链;其方式主要包括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 武汉中商全资持有销品茂,不仅有利于做厚公司业绩,似乎还暗合了湖北省关于并购重组工作的整体思路。但放在武商联整合的大盘上考虑,其结果似乎适得其反。 2007年5月,武商联正式挂牌成立。时任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就曾提出,希望武商联尽快明确定位,实现跨越式发展,完善武汉作为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力争三年时间后实现武商联整体上市,并最终成为位居全国前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集团。” 但在今年“两会”上,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武商联总经理汪爱群向媒体透露,彻底完成武汉中百、鄂武商和武汉中商的重组整合,“目前为止还暂时没有时间表。” 汪爱群解释道,原来组建武汉商联就是想逐步重组整合武汉的几家流通企业――按照业态重组,发挥各自优势。由于涉及的三家企业都是上市公司,要兼顾大股东还有中小股东的利益,在重组整合过程中比较复杂,要充分估计到它的复杂性。“现在方案还在磨合当中。” 武汉商界人士分析,如今武汉中商全资控股销品茂,无疑又让这一进程充满变数。 据介绍,武汉商联成立后,曾对武汉中百、鄂武商和武汉中商三家公司在经营业态上作了严格限定,鄂武商定位于中高端百货和购物中心,武汉中百专攻超市连锁,武汉中商则侧重于连锁百货,以此避免各自之间在武汉的恶性竞争。 如果维持原状,武商联到时剥离武汉中商的购物中心业务相对方便。该人士认为,现在武汉中商将向武汉团结集团定向增发约4100万股,其总股本将扩大至约5.83亿股。无疑将增加武汉中商被收购难度。同时,同业竞争也不可避免的更加激烈。 对于武商联而言,武汉中商卖壳重组或许是最好的选择。而值得注意的是,武商联似乎已经迈开了这一步。从去年10月至今年3月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武商联曾先后三次对武汉中商实施减持。今年3月份,武汉中商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武商联集团减持约430万股公司股票,占总股本的1.71%。 在此之前,2009年10月21日和12月4日,武商联集团分两次先后减持约276万股和252万股公司股票。三次减持后,武商联集团持股比例由此前的45.8%变更为目前的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