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面临转型之痛金融蓝筹何时价值回归

经济面临转型之痛金融蓝筹何时价值回归

经济面临转型之痛金融蓝筹何时价值回归 更新时间:2010-7-9 0:02:36   疯狂的银行,疯狂的再融资,本报粗略统计,今年大行未完成的融资与再融资规模将高达5200亿。尽管银行股估值很低,动态市盈率普遍降低到10倍左右,市净率也回到2倍以下,从估值角度来看,A股银行板块具有的安全边际可以看出目前已经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然而,估值仅代表过去的业绩,政府主导型的投资拉动成为经济最大推手的同时也带来银行不良率的上升,再融资频频,未来银行股价值又将如何呢?  疯狂再融资压低银行估值  去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各大银行放贷速度加快,政府主导型的投资拉动成为经济最大推手的同时也带来银行不良率的上升。而银监会出于控制风险方面的考虑,对各大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行严格监管,业内对于上市银行特别是像工行、中行等大型银行股的再融资早有预期。上周中行公布600亿A+H配股再融资计划就是大行再融资需求的一个缩影。  2日晚间中行发布公告称,中行拟发行A股及H股供股股份,预计供股融资总额不超过人民币600亿元。紧随中行之后,工行也公布了再融资计划,工行拟发行约220亿元次级债,用以补充附属资本。  除了中行和工行的再融资计划,其他大行悉数公布了今年的再融资计划。撇开号称“全球最大的IPO”农行,建行交行都有进行A+H配股的再融资计划,其中建行规模为不超过750亿,交行450亿。浦发行398亿定向增发计划已获股东大会批准,尚需银监会、证监会、国资委审批;中信银行也拟发行不超过250亿次级债或混合资本债。此外,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也有规模不等的人再融资计划。粗略一算,今年上市银行的融资再融资规模算上农行IPO将高达5200亿。  一边是银行漂亮的业绩,一边却是不断持续的向市场圈钱。投资者有理由怀疑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未来的成长性。  地方债、房价下跌与效益隐忧  中资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将会上升,房地产贷款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将是未来不良贷款上升的两大来源。  在中国银行业的贷款中,最脆弱要数房地产贷款了。如果房价下跌、或者成交量萎缩,开发商无钱还贷,银行自可高枕无忧。但如果开发商不买地了,那风险将骤增无数倍——因为地方政府是靠贷款平整土地,如果土地卖不掉,贷款就还不上,银行将吃紧。由于开发成本的存在,地方政府还不敢降价卖,因为一旦降价卖,周边房价必然下跌,开发商将雪上加霜。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方面,银行此类贷款质量不确定,部分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不透明。以政府主导型的投资拉动成为经济最大的推手,大量贷款涌入基础设施建设,M2出现了超级增长。全国近8万亿的地方融资规模,能够还本付息的项目并不多。地方基建项目的现金流又一直是地方融资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一家银行遇到一个政府项目贷款无法还本付息,就会发生连锁反应,紧缩贷款是不得已的事情。而一旦贷款紧缩,新的问题就又会出现,多米诺骨牌将依次倒塌,这对银行资产质量无疑是一大威胁。  银行价值回归之路漫漫  虽然银行股并没有惨遭地产股一般的调控政策,但它的走势并没有比地产股好多少。据笔者统计,银行股上半年远远走输于大盘,跌幅高达27.14%。其中,跌幅超过板块平均水平的有7家。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上半年的跌幅均在35%-40%之间。  沪深股市经过历经几个月的深幅调整, Wind资讯统计显示,2005年6月6日,在上证指数触及998点那天,银行板块整体市盈率为13.35倍,市净率为2.19倍;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跌至上一轮熊市最低1664点,此时银行股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8.74倍和1.88倍。从估值层面来看,银行股估值水平已经处于1998年以来最低位。  估值底未必就是市场底,估值代表过去的业绩。下半年,银行股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天量信贷投放所引起的投资者对银行不良率上升的忧虑、地方融资平台的拨备计提,以及预期加息带来的息差损害。而银行业的盈利主要就取决于信贷规模、息差水平和拨备覆盖这三方面。  银行的未来需要建立在中国结构调整的成功,建立在摆脱对地产泡沫的依赖,建立在稳健的坏账率,建立在有竞争力的赢利模式,而不是靠高企的存贷利率差,建立在对股民的回报而不只是源源不尽的圈钱。如果哪天银行股被抛弃了,那不是市场的错,而是市场集体对银行股价值预期的判断。

影像测量

自动测量仪器

影像测量系统

上一篇: 经济阴云尚存避险情绪上扬
下一篇: 经济领域新规今起实施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停止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