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发力安全产业 将先于360推出微信保镖
腾讯发力安全产业 将先于360推出微信保镖 MBAChina 继去年宣布设立10亿元安全基金布局移动安全之后,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更是在内部声称,要集腾讯全公司之力打赢手机安全和浏览器这一仗,目标直指当下手机安全市场第一名的360手机安全卫士。 昨日(6月12日),腾讯公司副总裁丁珂对记者表示,腾讯将在微信新版本5.0中推出专门保护微信以及微信支付功能安全的“微信保镖”,预计这一功能将伴随着微信的商业化开通上线。 这被外界认为是腾讯对360采取的“先发制人”举措。此前,360董事长周鸿祎曾在公开场合炮轰微信隐私问题。业内普遍猜测,360可能会效仿当年的“扣扣保镖”推出“微信保镖”。 与此同时,腾讯更欲集合全产业链建立一个安全产业联盟。据接近腾讯内部的人士透露,在安全联盟中,除了安全厂商,手机终端厂商和芯片商亦将加入到该联盟中。目前已经有50家厂商表示愿意加入该联盟,预计下半年该联盟将正式成立。 新一场3Q大战开打? “腾讯和360这场基于手机安全的大战或许会成为另一场3Q大战。”互联网专家陈志刚如是说。 据记者了解,腾讯的安全策略分为两部分,一是腾讯电脑管家,以PC市场为主;另一部分则是新锐的腾讯手机管家团队,主打移动互联网市场。 在组织架构上,腾讯手机管家团队隶属于刚刚完成重组的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 (MIG),其定位是平台、流量、应用分发,即主要负责入口级的流量平台以及手机应用的分发平台。 据丁珂透露,腾讯是希望将用户在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需求扩张到“泛安全领域”。此前大半年时间,其一直埋头研究产品和做调研,甚至自己亲自写代码。 根据腾讯手机管家针对上万名三、四线城市用户的调研发现,用户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安全需求并不大,更需要流量监控、防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应用权限管理、游戏和QQ安全登录等服务性功能。“这就是泛安全概念。” 丁珂认为,360的用户群已经饱和了,这正是腾讯的机会,而杀手锏正是已经被外界普遍认为取得移动互联网“门票”的微信。 腾讯杀手锏是微信 据记者了解,在微信5.0版本中,将会开通线上支付功能,为了微信以及用户的隐私安全,腾讯手机管家将为微信提供特别的安全服务。 这是腾讯希望借力微信推广安全产品,还是为了防止360推出“微信保镖”之类的产品而先发制人? 丁珂表示,腾讯手机管家迫在眉睫的压力在于,微信一旦开始商业化尝试,将不可避免面临新的安全挑战。比如在微信5.0要放开支付的问题上,腾讯内部至少开了十几次会议,“内部决策,会在云查杀里面比较强地做安全的拉动。如果没有一个放心的保护的话,微信发展这么快是很危险的。” 在陈志刚看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对腾讯的战略意义毋庸置疑,因此腾讯绝不容许其他人染指,对360先发制人成为腾讯唯一的选择。 互联网专家曹悦平也认为,坐拥4亿用户的微信已经增加了腾讯对抗360的筹码。某种程度上,腾讯将在这场基于安全与通讯的较量中占据上风,微信已经成为PC端的QQ一样具有粘性的产品,腾讯一旦宣布腾讯手机管家在打“微信保镖”概念,360要想再打微信用户的主意也变得异常艰难。 除了庞大的微信用户,腾讯还将在渠道上对360形成进一步的“挤压”。 生态链模式待观察 虽然有微信的鼎力护航,腾讯手机安全要出位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事实上,马化腾对于腾讯手机安全的定位也远不止于此。 据接近马化腾的人士透露,在马化腾的架构中,希望在手机安全产品上打造类似于开放平台的共享机制,目前腾讯正在试图拉拢安全产业链的厂商,欲打造一个安全厂商联盟,该联盟将涵盖安全厂商、芯片商、终端厂商等,目前已经有50家厂商表示愿意加入联盟。 记者注意到,为了构建该安全联盟,腾讯已经通过3个方面来拉拢安全产业联盟厂商:为电子市场提供包括应用安全检测和官方正版认证;对手机厂商提供安全模块,让手机厂商按需索取;向ROM开发商提供 “安全模块”,以丰富ROM开发商系统等。 据腾讯内部人士透露,腾讯手机管家通过对三星、小米2、联想、中兴、华为、酷派等手机厂商提供“安全模块”,为芯片厂商解决方案提供底层安全功能,并且为应用汇、豌豆荚、应用宝、百度应用等30余家电子市场提供安全检测服务进一步占据市场。 这与360在移动安全的策略行程了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到的是,360在移动安全领域仍是把安全软件当作攻城略地的利器,而腾讯则围绕安全,拉拢盟友做大产业链。 “腾讯做手机安全绝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要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安全联盟。”丁珂表示。 不过,腾讯手机管家的挑战在于,微信、电商两大主要业务都处于大规模投入期,如何保证内部的输血成为腾讯的一大考验。 此外,陈志刚认为,360的产品体系都是围绕安全基因而搭建,其单打独斗的策略反而成就了其今天的市场地位,而腾讯目前在移动端拥有大量的产品,与安全联盟厂商也存在复杂的竞争关系,如何整合底层安全架构,形成一套自己的“安全加应用”的战略体系,并完成其移动互联网生态链的搭建,尚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