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迁徙图:银行业资产质量拐点初现(1)_1

不良贷款迁徙图:银行业资产质量拐点初现(1)

全国不良贷款新增减缓,江浙不良现“双降”。

困扰银行业多年的资产质量大患,似乎正在走出最寒冷的冬天。

2016年,全国不良贷款新增减缓、不良率上升放慢甚至下降,江浙地区不良贷款出现“双降”……这似乎意味着,整个银行业资产质量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

银行业资产质量是否拐点已到?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梳理发现,目前已披露监管数据的11个省市(吉林省、辽宁省、河南省、宁波市、河北省、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贵州省、厦门市、上海市)中,7个省市2016年的不良贷款率超过了2%,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以及山东、河南等省,成为新增不良贷款最多的地区。而在不良贷款最先爆发的江浙沪地区,浙江、上海均出现了不良“双降”,江苏省不良率也明显下降。

不仅是江浙地区,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在2016年四季度都有所下降。山东、河南等省份,新增不良贷款虽然仍然较多,但同上年相比,规模已明显减少。

在全国,银监会数据显示,2016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12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3亿元;不良贷款率1.74%,比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2016年不良贷款情况好于预期,存在多方面的因素,由于各地情况不一,不良贷款是暂时企稳,还是趋向好转,尚需进一步观察。

7省市不良率超2%

根据监管披露信息,目前已有11个省市银监局相继披露了当地银行业2016年的运营情况。在不良率方面,不同地区差异极为明显,7省市银行业不良率超过2%,占比超过六成;不良率在1%~2%的省市则有3个,而不良率低于1%的省市只有一个,且最低的上海与最高省份吉林省之间,不良率相差近5倍。

上述已公布2016年数据的省市中,不良率最高的是东北地区的吉林、辽宁两省。吉林银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当地银行业不良率达到3.85%,紧随其后的是辽宁,同期不良率为2.96%。其次,河南、宁波两地同期不良率分别达到2.9%、2.63%。此外,河北、浙江、山东三省也达到了2.2%、2.17%、2.14%。

不良率低于1%的,目前只有上海一个地区。根据上海银监局1月底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12月末,上海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404亿元,不良率仅为0.68%,与吉林省相比,两者的差距接近5倍。此外,江苏、贵州、厦门3个地区的不良率也相对较低,截至2016年底,三地分别为1.36%、1.86%、1.87%。

总体而言,东北、河南等北方地区和省份,已经取代浙江、江苏,成为全国不良率最高的地区。已公布2016年数据的11个省市,目前不良率最高的5个省市中,就有4个来自东北和北方地区。

而在不良贷款规模方面,已公布数据的11个省市中,不良贷款超过千亿元的有5个省市,除了尚未公布数据的广东外,主要经济大省中的江苏、山东、浙江、河南,以及东北地区的辽宁等省不良贷款全部超千亿元,而浙江、山东两省仍然位居前列。根据浙江银监局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底,浙江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777亿元,但比2015年底减少了32亿元。紧随其后的则是山东,截至2016年12月底,当地不良贷款规模为1397.1亿元,比年初增加177.2亿元;不良贷款率2.14%,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此外,江苏、辽宁两省的不良贷款,规模也都在千亿元以上。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江苏、辽宁两省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262.07亿元、1144.6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约40亿元、128.1亿元。

河南虽然尚未公布不良贷款金额,但从不良率推算,其规模也已超过1000亿元。在今年1月17日召开的监管会议上,河南银监局提及,截至2016年底,其辖区银行业不良率为2.9%,但未公开不良贷款具体数据。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网站信息显示,同期河南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3.71万亿元。据此测算,去年底河南全省不良贷款余额约为1100亿元。此外,河北银监局2月14日披露,截至2016年底,该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达到831.78亿元。

根据上述监管数据估算,截至去年底,浙江、山东、江苏、辽宁、河南五省的不良贷款余额,总量已超6600亿元。若加上河北省,上述六省截至去年底的不良贷款余额高达7500亿元以上,在银行业全部不良贷款余额中占比接近一半。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12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3亿元。

江浙地区初现拐点

作为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地,浙江、江苏虽然不良贷款余额规模巨大,但新增不良贷款方面却已出现好转迹象,而吉林、辽宁、山东等地,则成为新的不良贷款主要来源地。

2016年末,浙江省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甚至出现五年来的首次“双降”。根据浙江银监局数据,截至2016年底,浙江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777亿元,比年初减少32亿元;不良贷款率2.17%,比年初下降0.19个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的首次“双降”。

“去年的不良贷款情况比估计的要好。预计要产生的不良贷款没有发生,这是出乎意料的事情。”浙江一家城商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增量不良贷款没有出现,存量在逐步处置,是去年当地银行资产质量整体好转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不良贷款在去年出现“双降”的还有上海。根据上海银监局数据,截至2016年底,上海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404亿元,比年初减少76亿元,不良率也比年初下降0.2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实现“双降”。

江苏银行业不良贷款虽然没有出现双降,但新增不良贷款明显放缓。截至2016年底,江苏银行业1262.07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的1212.15亿元,仅增加了约40亿元。而2015年,其新增不良贷款规模高达200亿元左右。

微观数据也反映了这一情况。截至目前,江浙地区的上市银行中,已有6家披露了2016年业绩快报,其中4家不良率出现下降。业绩预报数据显示,同2015年相比,吴江银行2016年的不良率下降了0.16个百分点,常熟银行不良率下降0.03个百分点,上海银行下降0.02个百分点,宁波银行下降0.01个百分点,江苏银行则与上年持平,保持在1.43%的不良率水平。

一度成为浙江不良贷款重灾区的温州,情况也在转暖。温州银监分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区域银行业不良贷款连续3年实现“双降”。截至2016年末,温州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降至217亿元,不良贷款率由2014年最高时的4.68%下降至2.69%,较上年末分别减少74亿元和下降1.12个百分点。

有无锡媒体此前报道,截至2016年10月末,无锡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79.73亿元,比年初减少13.45亿元;不良贷款率1.75%,比年初下降0.28个百分点,近3年来不良率首次降到2%以内。

“去年浙江很少出现企业突然倒闭,或老板跑路的消息,这说明企业信心增强,银行的环境正在好转。”浙江某上市银行内部人士说,浙江的问题,主要是担保链、民间借贷引起的,在印染、纺织等行业蔓延,但目前这一波风险基本已经过去。另一方面,过去的一年,杭州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企稳,加上G20等大型会议召开,客观上也改善了当地的经营环境,企业的总体情况有所好转,阻止了不良贷款的进一步发生。

上述浙江城商行人士亦称,担保链风险发生后,银行进行了反思,政府、监管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措施,对经营没有问题但资金存在困难的企业,只要没有恶意逃废债,都会在流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整体来看,浙江的担保链风险基本已得到化解,但整体消化仍需要较长时间。

不良上升压力仍存

不仅是江浙沪地区,2016年四季度,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74%,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首次整体下降。

而在2014年、2015年,全国的不良数据分别为1.25%、1.67%,较上年分别上升0.25个、0.42个百分点,处于显著上升阶段。但进入2016年后,增速已明显放缓。其中,一、二季度末不良率均为1.75%,比上年底上升0.08个百分点,但环比持平;三季度末不良率为1.76%,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

上一篇: 5月15日艾华集团新股上市_1
下一篇: 民间私人借贷利息多少,民间私人借贷利息多少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