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银行理财五大乱象,以及银行理财五大乱象内容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理财投资回报率超过50%的投资可信么许多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是不是怕理财产品赔了推脱责任?现在银行还发行保本理财吗?收益大概有多少?如今4%左右的银行定期非保本浮动理财安全吗?理财投资回报率超过50%的投资可信么看周期吧,如果你说的是年收益50%的话那就不可信了。
有这么大的收益那就代表一下子亏50%的可能性很大。你要知道,如果有人的水平能达到年收益50%的话,他自己早就富翁了,还叫你投资。。。巴菲特年均收益也就20%左右
许多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是不是怕理财产品赔了推脱责任?感谢邀请,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我认为:这种观点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现实中是站不住脚的。
为什么说理论上是成立的呢?确实,最近各大银行纷纷成立了专门的理财子公司,成立理财子公司后,公司将自负盈亏,银行作为控股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
这样看来,如果理财产品发生亏损,是理财子公司的事情,和控股股东银行确实没有直接关系。
为什么说现实中站不住脚呢?因为,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想把理财业务做大做强,以便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首先,银行理财已经非常明确要打破刚性兑付,无论是否成立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发生亏损,都是要投资者自担风险的,因此不存在责任推脱问题。
其次,银行理财产品和基金公司的基金一样,无论理财产品盈利或者亏损,理财子公司都会计提管理费用,这在合同中是提前约定好的,理财子公司不会因此破产,责任主体一直是存在的,无法推脱责任。
再次,现在理财市场已经非常完善,投资者的可选余地很大,如果不抓好服务,如果不能帮客户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投资者就会用脚投票。
最后,现在的存款搬家已经让银行失去先机,正是为应对存款搬家,银行才成立理财子公司,以便留住用户,留住资金,银行哪里还有心思考虑推脱责任呢?
所以,我认为,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不是为了推脱责任,而是为了把理财业务做得更好。
欢迎关注互金直通车!
现在银行还发行保本理财吗?收益大概有多少?根据最新的资管新规及实际情况,目前银行已经不允许扩大保本型理财产品的规模,也就是银行还可以发行保本理财产品,但不得增加现有保本型理财产品的规模。自从去年资管新规开始实施以来,银行发行保本型产品的数量一直在稳步下降,各大银行也开始纷纷尝试转型。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给投资者朋友介绍一下资管新规对保本理财产品的影响以及保本理财产品现在的基本情况。
资管新规对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的冲击2018年4月末,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稿落地,资管行业开始纳入统一的监管当中。新规主要从打破刚兑、规范非标、抑制通道业务、控制杠杆水平、消除层层嵌套的五个方面对资管行业进行约束,这毫无疑问将会给资管行业现有的竞争格局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带来重大影响。
而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正式纳入资产新规的产品范围,这会带来两个影响,一是表外理财的限制,二是保本理财将在2020年底彻底退出市场。也就是说,表外理财的规模要收缩,期限错配那种业务慢慢就不能做了;另外预期收益率型(保本产品)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将会慢慢减少,逐步增加净值型理财产品。
但也不是说银行现在就不能发行表外理财和保本产品,只是不允许增加保本理财产品现有的规模。所以银行的保本产品还是有的,只是额度珍贵,且买且珍惜。到2020年底的过渡期后,银行现在所有的保本型理财产品都要退出舞台。
但从一份2017年9月到2018年12月的数据看,银行发行的保本型产品的数量是在逐步减少的,从以前的30%逐步下滑到了去年12月的25%左右,这也说明银行也在积极应对监管环境的变化,开始将理财逐步向净值化产品靠拢。
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按存续余额计,国有大型银行保本产品占比23.94%,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占比24.09%,城市商业银行占比24.28%,农村金融机构占比32.94%;外资银行的保本产品占比最高,高达72.8%。
预计资产新规的逐步执行,将会对银行现有的银行理财产品带来一定冲击,其中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冲击较少,而冲击最大的会是外资银行和农村的金融机构。
外资银行主要结构性存款进行吸引资金,预计资管新规对其现行的业务体系会带来较大的冲击。
农村金融机构这一类金融机构所面对的客户群体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对风险的识别能力不足,预计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停售亦将对其造成一定影响。
但其实自从2013年余额宝诞生以来,市场的投资者教育工作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为通过支付宝的余额宝产品,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在余额宝风靡全国之前,货币基金这个产品已经诞生了10年了,而且汇添富给货币基金加了个T+0实时赎回,可市场还是一直相信银行和银行发行或者代销的理财产品,而当时银行发行的大部分都是中低风险的产品,也就是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作用甚微。
随着资管新规的执行和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广大投资者开始通过余额宝这种低风险的产品意识到,合同不写保本,不代表不保本。虽然现在很多投资者还认为余额宝是保本产品,但实际上它在合同上并没有写保本,但实际上通过投资范围和投资方法的限制,整个产品是属于低风险的产品。但历史上,货币基金确实出现过亏损,具体的亏损数据和情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我此前的问答。
保本理财产品的发行及收益情况发行数量方面:银行发行保本新产品的数量都在逐步下降,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共2775只,占所有理财产品总数的26.6%。
其中瑞丰银行(浙江绍兴的农商行)发行的保本型产品最多,共发行了468只;富邦华一银行(台资银行)和上海银行发行的产品数量位居第二和第三,分别发行了97只和93只。
产品收益率方面:近期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有所回升,1月份发行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达到5%以上的产品共145只,4.5%-5%的共333只。
其中1个月以下和1-3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19%和4.32%,略有上升。
3-6个月和6-12个月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34%和4.41%,有所下滑。
24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则冲到了接近去年的峰值,收益率达5.45%。
在1月份保本型产品收益率排名前20的榜单中,汇丰银行占了一般。榜单的前4名均为汇丰银行发行的产品,收益率最高的是其发行的2年期结构性存款产品,预期收益率最高可达20%,投资门槛为20万元人民币。
排名第五的是中信银行发行的汇率结构性存款产品,期限为274天,投资门槛为1万人民币,收益率区间为3%-11%。
排名第七和第八的是民生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期限为90天,投资门槛为5万人民币,收益率最高可达9.5%。
总的来看,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数量肯定是越来越少的,银行也有压力逐步降低对保本型理财产品的依赖。随着资管新规的不断深化,投资者风险意识的提高,保本型理财产品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对于投资者而言,没必要迷信保本型的产品,比如像一些低风险的货币基金和一级债券基金,以年度平均收益来看,在过往十几年的历史中,就没有出现过负收益的。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如今4%左右的银行定期非保本浮动理财安全吗?从银行业全市场情况看,4%左右的定期(封闭式)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介于R1至R2之间,即中低风险产品。具体说,本金基本安全,实现预期收益目标可能性较大。但是,理财产品除了产品风险,还存在人为道德风险,即虚假理财或飞单理财。
根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投资去向划分风险等级。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分类:R1低风险,R2中低风险,R3中等风险,R4中高风险,R5高风险。按照<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7>披露,风险等级R1……R3的产品资金主要投向债券和信托市场,R4……R5的产品资金主要投向挂钩衍生品和境外理财。
农行金钥匙系列理财产品是一个老品牌了,全部属于农行自己的产品,至少存续了5年以上。从最开始发行我就介入了,也算一枚资深客户。按照目前农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与风险等级匹配情况,大致为:低风险2%……3%,中低风险3%……4%,中风险4%……5%,中高风险5%……6%,高风险6%以上。目前对于普通个人投资者还没有超过6%的,即基本没有发行高风险产品,可以看出农行理财产品特点是走稳健路线。从历史业绩来看,农行还没有出现亏损本金现象,而且基本可以实现预期收益目标。
除了产品风险外,我们也需要注意人为道德风险,防范虚假理财或飞单理财。作为成熟投资者不应该轻易相信银行宣传或工作人员推荐介绍,而应该采取一定措施亲自查询核实,再做购买决定,这是个别银行曾经虚假理财飞单理财带给我们的教训。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进入“中国理财网”查询产品真伪,以及是否属于代理销售产品。点击理财频道,输入C字打头的13位数字编码或产品全称均可查询产品。其中,发行银行,预期收益率以及风险等级等都有显示。假如没有任何信息,虚假理财或飞单理财无疑,因为银保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发行所有理财产品必须在中国理财网托管系统登记。如果显示是代理销售产品,也要慎重购买,因为发行银行只是代理销售,并不负责资金的管理与运营。
文章分享结束,银行理财五大乱象和银行理财五大乱象内容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