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7月19日电(记者苏杰 王成)由福建邵武市区向西南而行,狭窄的盘山公路蜿蜒曲折,一路上山峦层叠、谷深幽长。行至海拔750米左右,山雾褪去,豁然开朗,就踏进了“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桂林乡。
距邵武市区62公里的桂林乡位于武夷山南麓,是国家级生态乡,自然环境优美。2013年9月,位于桂林乡的福建高校写生基地正式启用,迄今已接待了数万人次前来写生、采风和社会实践的省内外高校师生。
记者日前到达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水流潺潺的小溪。乡长刘月明率领40多名乡干部,加上部分村民,正在河道里清理淤泥。他告诉记者,近期桂林下了大雨,有些泥石被冲入溪里,所以要清理河道。
村民过去图方便,都把河道当作天然“垃圾场”,后来经过规划、整治、建设,原本的“臭水沟”摇身一变,一溪清水还养上了成群的锦鲤,得名鲤鱼溪,成为了桂林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刘月明介绍说,近年来桂林乡作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乡干部带头,村民也纷纷行动起来,把村道院落、房前屋后收拾整理得干干净净。
“以前垃圾都是随地乱扔,生活废水也临街倾倒”,桂林村村民危国华说:“后来乡干部、村干部每天带头清理街面上的垃圾,我们也不好意思乱扔了,慢慢养成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行走在桂林中心村的主街道上,两边的民房清一色地安装了铝合金门窗,统一了外墙水泥漆色调和门前绿化,架设起了新式路灯,房前屋后整洁如新,纸屑垃圾不见踪影。
“游武夷山,住小桂林”,这是山东青岛一所学校在微信平台上发布的宣传口号。凭借横坑古村、桂林殳山等基地资源,以及管理、后勤保障服务,桂林乡目前已经与包括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在内的省内外4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成为远近闻名的高校写生基地。
今年五月,福建师范大学油画系研究生尹超,在导师的带领下,与同学们一道到桂林写生基地写生半个月。7月16日,她又从湖南老家带着家人和学姐学妹近30人来到桂林写生体验。她对桂林印象特别好:“桂林这个地方,古建筑,原生态,民风纯,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绘画创作的地方,很能激发创作灵感。”尹超计划专门办一个以桂林山水为主题的个人油画展。
作为写生基地,桂林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以“绿”为元素的原始森林般的殳山,以“古”为元素的横坑古村、惠林老村、桂林老街,以“红”为元素的余山老区村、上岚老区村……写生基地四季如画,深受写生作画者的喜爱。
刘月明说,通过对老旧学校进行改造等,桂林乡已形成一千张床位的接待能力。今年上半年已经接待学生、游客4万多人次,全年预计可接待10万人次。
桂林乡虽地处深山,但武夷山机场、向莆铁路泰宁站离此地不远,交通便利。刘乡长说,除了写生基地,今后桂林还要打造摄影、学生实践、农业观光等基地。
目前在桂林乡的8个行政村中,有4个已经开发成为写生基地,另外4个则发展种养业,为基地提供配套服务。
高校写生基地的迅速发育,极大地带动了桂林乡吃、住、行、游、娱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刘月明算了一笔账,“每人每天基本消费150元左右,单是这一笔,对桂林乡和当地村民来说是多大的一笔收入啊!”
“学生、游客多的时候,一晚上卖刨冰、烧烤、奶茶等最多可卖3000元”,桂林村村民黄春应说。看着本村的写生基地日臻成熟,人流量不断增加,他拒绝了外地农资公司月薪6000元的邀约。
刘月明说,家乡面貌焕然一新,让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本地人选择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