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阿万木楼:承载家园梦想与未来2、那些带领残疾儿童走出荆棘之地的勇者们3、30万级SUV新标杆,自驾青海需要长安福特探险者这样的硬汉
阿万木楼:承载家园梦想与未来
青海新闻网讯 河湟木楼,是河湟民居中一种传统的建筑样式,雕梁画栋,气宇轩昂。中国传统建筑的许多元素在河湟木楼中都有体现。阿万木楼,是我省海东市乐都区共和乡桦林村阿万家族的家居建筑。一百多年前,阿万家所建的三栋木楼,也成为阿万家族显赫一时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保存完好的木楼建筑
前往阿万木楼探访的这一天,天气晴好。虽然已是初冬,但并没有想象的寒冷。
我们在区委宣传部和区博物馆负责人的陪同下共同前往,乐都区对古建筑有一些研究的拉有清老先生也与我们同行。
桦林村地处海拔2000多米的脑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从乐都城区出发,十多公里后就到共和乡政府。我们沿着努木支沟蜿蜒而行,沿途所在多为一层的低矮民居。大约四、五公里行程后,我们到达桦林村三社。在村里,我们见到了阿万家一栋木楼的主人——男主人阿更治和女主人阿行毛。因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这个早晨,他们一家人正忙于拆除院门外破旧的建筑。
进入大门,院内赫然而立的木楼古色古香、挑梁雕花。木制的花窗、木制的门、木制的护栏,一切皆由纯木打造。一根根檩条皆一般粗细,前檐下皆有饰纹雕花,多以花卉和云纹为主,精雕细琢,古朴而典雅。站在院中仰望木楼,这气派高大的建筑有种难以描摹的轩昂之势。相较于我们平时在农家常见的千篇一律的新式盖板房,这木楼结构庞杂,又不失精巧。
“木楼至少应该有一百五十年或者更久。”今年50岁的阿更治告诉记者。
加上杂物室、楼梯间,木楼上下共有十四间。要上二楼须进入右手侧的楼梯间,如今已变为羊圈。木制的阶梯墩实而厚重,踩上去发出橐橐之声,伴着一两声吱吱呀呀,与踩在钢筋水泥的台阶迥然不同。木楼阶梯并不太多,一层一层上得楼来,却也让人生出些许联想,不知道当年是怎样的人家在这里安享岁月。
二楼的松木门上贴有藏文对联,藏文字下面有一行汉译文:
白昼吉祥夜吉祥
昼夜永照吉祥光
横批:万事如意
这是阿更治的父亲在世时所贴。对联里,饱含着主人对家宅平安兴旺的一番寄托。
二楼中间是佛堂,左右又各有几间居室。打开四扇的松木隔门,进入堂屋,靠墙壁的佛堂木门为推拉式。阿行毛告诉我们,早年曾经有小偷进入佛堂,偷走其中的一个花瓶。为了安全起见,现在他们在上面加了玻璃罩,并配了一把铁锁,以防再次失窃。
这座经风历雨的木楼,在旧时被当作饲养院才得以保存至今。
阿更治一家人也曾在这楼里面住了二十多年,直到六年前修建新房才搬出木楼。
与阿更治紧邻的其叔一家外出,大门紧锁。我们的目光越过院墙,从阿更治家的小院望出去,另一栋木楼披着阳光静静矗立。外观上看,这栋体积略小些,下共有上下十间,花藻的雕凿没有阿更治家的这么复杂。
修缮的木楼透出现代气息
记者一行又来到桦林二社村民阿显彪的家中,他们家也有一栋木楼。
一进门,这栋木楼给人的印象并没有想象中的古旧。它的外观已经有改变,二楼的围栏和一楼的外墙涂着鲜亮的明黄色油漆,一楼还安装了铝合金门窗,门也改为推拉式,有几分现代气息。进入木楼一层,屋里收拾得干净整洁,显得十分亮堂。屋内生着火炉,有一根通天柱顽强矗立。
主人阿显彪今年55岁,他们一家人仍在木楼居住。阿显彪是阿更智的叔叔。此时,阿显彪正忙于家中院墙的修葺,一身的泥灰。忙碌中他还是抽身来陪我们。
木楼上下总共有十二间,中间二层为佛堂。木楼原来的木梯已经拆掉了,放了一个木制的梯子搭在二层房檐。
阿显彪告诉我们,30多年前,这座木楼曾经发生过倾斜,他们还进行了拉端的改造,并更换了新的柱子。柱子至今保存完好,虽为杨木,但看不出明显的虫蛀痕迹。
阿显彪有着十分虔诚的宗教信仰。这个藏族汉子,为人随和又热情。他每天早上起床洗漱之后,在早饭前,会一个人到佛堂上香、点灯、磕头、祈愿,许多年未曾间断。他说,佛堂里是不能进女人的,只有男人才能进去,哪怕记者也不行。
阿显彪一家如今在南面的平房里居住,南房已经修建了十多年,里面整洁干净,到处都亮亮堂堂的,客厅内装了一个十分华丽的顶灯。
阿显彪说,木楼是以前先祖留下来的遗产,他想保护。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意识,他对木楼进行了改造。
阿显彪今年57岁的堂兄阿德才常年在外地居住,最近才回老家。他告诉记者,关于这个屋子的修建时间,他在年少时曾看到在牛皮上有记载,算来至今有154年。他说,阿万家还有一栋木楼,建在甘肃天堂寺的附近。
此时,一只猫在阳光下悠闲地打着盹儿,木楼在阳光下显得安详而静谧。
古老木楼将添新韵
如今,桦林村的三座木楼被我们全部收入镜头中,这是乐都共和沟努木支沟保存最为完好、最具规模的木楼。
阿显彪告诉记者,他想通过区上相关部门争取一部分管理保护资金更好地将木楼保存下来。而阿更治同样也想将先祖的遗产进行保存,但苦于个人能力有限,资金不足。他二人同样面临着自己管理困难、经费紧张的问题,阿更治甚至想卖掉这栋木楼。
在河湟谷地,这些融汉、藏以及土族文化为一体的木楼,已经越来越稀有。这些木楼,可以说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研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的实物资料。这些特色独具的木楼建筑既丰富了青海民居建筑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但是,因为年代久远,虫蛀、潮湿加上屋内光线不够明朗、格局不够开阔,许多人家已经不愿意居住其中,一些人家甚至认为在其中居住是自家没有能力盖新房的表现。还有一些村民,和阿显彪一样将木楼进行了改、扩建,却破坏了原有的格局而失去木楼所独有的风格,这让风雨中飘摇的木楼如今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
前不久,乐都区委在共和乡召开了桦林村项目建设会议。会议围绕桦林村建设,提出围绕阿万木楼适度发展乡村旅游,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群众安居。
会议认为,桦林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旅游资源匮乏,不适于大规模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定位为牛羊为主的养殖业。会议决定,将拨付资金,围绕阿万木楼,重新拟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设计方案。会议要求做好阿万木楼文物历史价值的鉴定评估,以及文物保护点的申报工作。目前,几个部门已经启动了相关工作。
经过时代变迁的阿万木楼,同样承载着家园梦想与未来。相信在政府部门的牵头和多方努力之下,阿万木楼会再添新韵,使更多人有机会领略这一高原上难得的民族建筑文化景观。
那些带领残疾儿童走出荆棘之地的勇者们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冯樱子 北京报道
“我应该如何帮助你,孩子?”
这是几乎每个特殊教育工作者都在心里自问过的问题。特殊教育面对特殊群体,学生们普遍有听力、视力、智力落后,语言迟缓,情绪行为等问题,很多学生存在多重障碍。
面对特殊的群体,教育工作者们遇到的困难是外人难以想象的:教授的知识重复成百上千遍,孩子们可能还是记不住;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学生,叠被子、刷牙、洗头、洗脚等每件生活琐事都要一遍遍示范。
特教工作压力大、难度大、社会认同感低,职业幸福感差,他们渴望受尊重,期盼被认可。
自2010年以来,在中国残联和教育部的支持及交通银行的资助下,“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评选和表彰活动开展了10年,旨在讲述、宣传优秀特教教师们背后那些温暖的故事。
“我能行吗?”
1994年8月,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盲聋哑学校二年级,一名学生流着口水、淌着鼻涕,手舞足蹈地在课堂上随意走动,有时还会惊声尖叫。
此时的曾敬刚刚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进入特校担任二年级的班主任。尽管在脑海中想象过千百种进入校园的情景,但眼前的场景还是出乎了她的意料。
曾敬班上的这名学生,智力低下,智商还不及三四岁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每天大小便都要弄脏裤子五六次。曾敬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时刻监管她。这让曾敬曾对初为人师的所有美好幻想破灭了。
特殊教育面对特殊群体,学生们普遍存在听力、视力、智力落后,语言迟缓,情绪行为等问题,很多学生还存在多重障碍。与曾敬类似,很多特殊教育工作者初进特校时都遇到过同样的境况。
2004年7月15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聋哑儿童特教班,在天祝民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设立。伴随着第一批聋哑儿童的招生,宋玉兰转岗成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
她至今还能清楚地记得16年前初见这批聋哑孩子的情形。特教班第一批招了十八名学生,年龄从六岁到十六岁不等。这些孩子全部来自于农村,没进过一天校门,也没受过一天正规教育,面对眼前的一切胆怯又好奇。
特教班实行全封闭寄宿制,包括宋玉兰在内的四名老师承担教学和日常管理。初来时,孩子们脾气很大、经常到处乱跑,还常常发出刺耳的尖叫。由于年龄参差不齐,他们之间互不相让,打人事件频繁发生。这些都让宋玉兰束手无策,经常顾此失彼、焦头烂额。宋玉兰的眼睛更是一刻也不敢离开他们,生怕他们闯祸。
而最难的一关是孩子们想家,年幼的孩子又哭又闹,大一点的蒙着被子偷偷地哭。老师们需要去陪伴、安抚,还不时的跟着他们掉泪。夜深后,孩子们进入梦乡,老师们则精疲力尽。
这些学生不能张口说一句话,也听不到一丝声音。在他们无声的世界里,没有人走入过。看着他们,宋玉兰倍感压力,无数次地问自己:“我能行吗?”
实际上,特殊儿童由于年龄、性格、残疾程度的不同,教学与管理的难度极大。特教生不同于普教生,特教工作者需要管接、管送、管学生的生活。老师们往往要与学生们一起吃饭、一起学习,甚至一起生活。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学生还需要格外照顾,大小便之后,老师们要为孩子们擦洗、换洗衣服。
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特殊教育工作者们遇到的困难是外人难以想象的。在教学中,孤独症的孩子,没有语言交流;智力障碍孩子,教的知识可能成百上千遍之后,他们还是记不住;精神障碍的孩子,在课堂上根本就不可能稳稳地坐上几分钟;听力障碍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抽象的语言内容,简单的手语代替不了复杂的语言。今天学了,明天就还给老师了。
1990年12月,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县特殊教育聋哑班开班,打破了乐都县教育历史上没有特殊教育的先例。此时,刚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的权存莲,在乐都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启了她30年的特教生涯。
听障学生由于听觉障碍,语言发展滞后,知识面窄,理解水平低。上课时,权存莲的语言表述要尽量降至学生的理解水平上,非常浅显。尤其当抽象的事物向学生表述不清时,权存莲更是感到焦急、痛苦。
“到普通学校听课时,耳闻目睹健全孩子那清脆悦耳的读书声和师生间配合默契、对答如流的情景,真是羡慕至极。”权存莲表示。
对待这些特殊的学生,老师们需要具有极大的耐心。有的孩子因残疾而自卑,稍有不慎就会伤及自尊心;有的孩子从小缺少关爱,性格孤僻,拒人千里之外;有的孩子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自信心不足。
当看到自己同年龄在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的同学们桃李满天下时,特殊教育工作者们多了些羡慕与心酸。
但很多特殊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很快调整心态:正因为孩子身上的缺陷,普校无法接收他们,而特殊教育学校,就是要让他们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为他们打开生活的另一扇窗。
7x24小时的守护
放弃,还是遵从初心?曾敬选择了后者。
虽是科班出身,但曾敬发现,大学时期所学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远远不够。想要为这些特殊的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自己就必须尽快地成长起来。
于是曾敬开始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不论哪有专业讲座或比赛,她都会申请参加,充实和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
“孩子都需要爱和关心,我们的聋哑孩子更需要爱、尊重、耐心和欣赏。”曾敬表示,爱他们的优点,更要耐心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允许学生犯错,给他们时间改正,耐心等待学生成长。
“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受冷落,让他们感受到每个人都重要。”曾敬说道。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共有5.87万人,比上年增加2677人,增长4.8%;专任教师中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比例为75.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由于这近6万名教师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坚持,我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
通过长期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积累,很多教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学风格。
在教学中,宋玉兰分年龄段进行复式教学,研究什么样的方法学生们更易理解、接受。针对孩子们的特点因材施教。
为了使孩子们易于接受教学内容,宋玉兰带他们去商场,去大街小巷直观认识所学内容。孩子们从不认识字到会写漂亮的字;从不知道数字是什么到会算加减乘除法;从一无所知到会看故事书;从啊啊乱喊到能说出简单的词语。简单几句话就能概括的改变,凝聚了宋玉兰无数心血。
在面对学生时,权存莲首先会去掌握他们的病情及家庭的病史,以对学生的生理状况有一个详细的掌握。从而从根本上防微杜渐,防止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
与此同时,权存莲还会了解他们生活的家庭环境。看他们是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还是与爸爸、妈妈一起生活,从而从情感方面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关心与爱护。
针对特殊孩子,每个人情况不同的特点,权存莲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以求最大的教育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她把班内学生分为A、B、C三类,争取每个学生每节课都有学习的收获。
例如,在教“飞”字时,C类学生要会认识“飞”字;B类学生可以学会词“飞机”;而A类学生要求会说一句话“天上有飞机”。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教学目标,也是要经过十遍、二十遍的反复教学与练习,才可能学会。但她从来没有气馁,即使到第二天,学生们又忘掉了学习内容。她也会不厌其烦再十遍、二十遍地教,以争取让学生早日学会。她通过对学生的个别化的了解,进行个别化的教育。
除了教授知识外,如何让学生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特教老师的重要工作。
在宋玉兰所在的寄宿班里,叠被子、刷牙、洗头、洗脚、洗衣服、扫地,拖地,提水、物品摆放等等生活琐事,都是老师们一件件的给学生示范,让学生领会,甚至要手把手地教。
由于聋哑学生听不到称赞的声音,每当学生们做对、做好的时候,宋玉兰就伸出大拇指,点点头,此时孩子们就会满心欢喜,还自豪地朝其他人扬扬脑袋。
渐渐地,宋玉兰发现班上孩子们的改变,他们不再吼叫,行走端正,礼让老师,穿戴整洁。教室宿舍也被打扫干净,生活用品摆放整齐有序。孩子们会给老师杯子里加水,抢着倒垃圾,给发烧的同学敷冷水毛巾,照顾新来的同学……
生活中,宋玉兰和孩子们同吃同住,领着他们打饭,陪着他们玩。每到周末,在老师的指挥下,孩子们合作洗衣服、床单、被套等,年龄大的洗,小的晾晒,比正常的孩子做得还好。闲下来,老师和学生们会一起看电视,用手语交流剧情。
“我希望永远不要有特教班,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但如果有一个孩子需要我,我就做一名特教老师,如果说这是一场修行,我会一如既往,坚持到底。”宋玉兰说。
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152所,比上年增加45所,特殊教育在校生为66.59万人,比上年增加8.71万人,增长15.1%。
此外,为了让不能到学校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全国多地学校开展了送教上门的探索。截至2018年,送教上门的受益学生为11.64万人。
自1995年开始,“送教上门”就成了陆振华每周的“必修课”,这一“送”就是20多年。
钱某是张家港市塘桥镇一位大龄聋人,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到校上课,陆振华利用星期日时间送教上门,连续3年,直到他建立幸福的家庭。20多年间,陆振华送教的足迹遍及常熟10多所普通学校。目前,他带领近百名志愿者,为常熟市近60位重残儿童开展送教服务。
陆振华1973年师范毕业后,开始从事特教工作,并参与了江苏省昆山和常熟两所聋校的创建。2009年起,陆振华每个双休日都在常熟市虞山镇枫泾社区开设专门的特殊教育辅导室,为残疾儿童进行教育康复指导,为成年残疾人士提供就业咨询服务,每年服务残疾人士上千人次。2013年5月,他被虞山镇方塔管理区聘为特教辅导员,并开设“善爱之家——陆振华工作室”,主持全区残疾人士教育服务工作。
2004年2月,常熟市成立了全国首个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陆振华每天奔走于乡镇各学校之间,进行特殊教育巡回指导,每天走访两所以上普通学校。在他的带领下,残疾儿童入学率从60%提高至100%,全市84所普通中小学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资源教室全覆盖,构建了县域“特教班”融合教育运行模式。
2012年2月,他从常熟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退休,并成为这里的特聘顾问。每天为残疾儿童服务3个小时以上,每天晚上网上工作2个小时以上,为本市乃至全国特教工作者提供咨询服务。
对于世界来说,这些特殊的孩子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对于父母来说,他们就是整个世界。而特殊教育工作者就是这个世界的勇者,带领这些不幸的孩子们走出荆棘地。
让学生在社会上挣得一席之地
很多家庭为了子女求医治病而倾家荡产,自身的不幸造成经济的贫困使得残障人士的生活更为艰难。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0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对广大贫困群体而言,就业稳,收人就能增加,脱贫才更有底气。对于贫困残障人士及其家庭而言,稳定的就业成为他们脱贫奔小康的关键条件。
贯建敏曾是东丽区明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师。1989年,她从普教调入特校,开始了23年的特教生涯,直到2012年退休。
她所面对的是一批批弱智残疾学生。为使学生将来自食其力,能在社会上挣得一席之地,贯建敏在工作中注重对大龄学生进行职业陶冶和劳动技能的教育与训练。让学生们掌握一门劳动技能,为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求职奠定了基础。
在一组50多名毕业生中,有10多名女生完全能承担家务劳动,20多名农村学生和父母在地里劳动,还有10多名学生在街道、残联的帮助支持下,分别找到了较适合的工作。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家庭、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每月有一定的收入,过上了与正常人同样的生活,实现了弱智学生的人生价值。
1999年9月至2000年,贯建敏进行了重复性实验,证明了弱智学生对烹饪、缝纫制作的可操作性,并把经验推向全国。在东丽特教素质教育现场会上做了展示课,一些学生学会了裁剪、缝制和整烫红领巾及烹饪技能,制作红领巾千余条,能做出十几种菜。
2016年9月开始,商河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始对大龄特殊儿童进行职业教育谋划和探索,重任再一次落在张兴柱的肩头。
为使学生学到适合的职业技术,张兴柱辗转多地学习职业教育知识与技术、考察职教设备,选择适合的职业课程,基于学生需求、市场需求、特色发展,开设了对接产业、贴近市场、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专业,先后开设了芽苗菜加工、手工皂制作、手工编织、洗车、暖棚种植等5门职教课程。
张兴柱带头学习探索职业技术,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在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按照学生个体就业不同需求,提供全程支持服务,形成完整的专业化课程体系,使20多名学生获得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
他积极与爱心企业联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探索出“个性化教育-职教基地-校企合作”教育新模式,让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通过劳动获得更好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同样,在权存莲30年的工作生涯里,虽然班上的毕业学生不算多,但他们大部分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是她莫大的欣慰。
其中,毕业生郭某某现在是西宁欣鑫铝门窗厂工人,工资虽然少一点,但已能自食其力;赵某某在家人的鼓励下学习电脑电子排版,在一家印刷厂做电子排版工作,虽然工作比较累,但生活过得有声有色;另外有四名学生在2016年4月成为新疆巩盛纺织厂的职工,工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
近年来,中国残联协同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先后出台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辅助性就业、自主就业创业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在行政、财政、金融、税收等多领域、多渠道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扶持。
有数据统计,近十年来,我国残疾人就业总体规模与结构趋于稳定,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每年保持在30万人以上。就业已成为残疾人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贫困残障人士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更加殷实、更有尊严的生活。
宋玉兰说道:“我做的是琐碎小事,培养的也不是栋梁之材,但在我的努力下使他们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社会人,这是我最大的成功与喜悦!”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30万级SUV新标杆,自驾青海需要长安福特探险者这样的硬汉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如果还在世,我会告诉他,世上真的有神仙的话,那一定是住在青海,因为人间仙境在这里。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曾被上面这张照片深深的震撼到,所以你可能会理解,当我接到主题为“硬到骨子里”的长安福特SUV家族青海试驾之旅的邀请时,内心是何等欣喜若狂。
9月10日-9月13日,4天3夜的试驾旅程,试驾路线是格尔木→小柴旦湖→翡翠湖→大柴旦红崖→察尔汗盐湖→格尔木,都是相当有名气网红打卡点,总试驾里程在800公里左右。
DAY 1
第一天是移动日,重庆到格尔木是没有直达飞机的,我选择的是重庆→西宁→格尔木这条路线,总的在飞机上的时间大概三个半小时左右,当然从成都转格尔木也是一种选择,想去青海旅游朋友可以斟酌一下。
网上查了一下,这个季节目的地的天气在5-20度之间波动,特意带了羽绒服以防万一,后来旅程中发现其实没那么冷,这边只是早晚温差大些,特别是太阳出来以后穿衬衫或是短袖比较舒适,早晚套个厚点的外套就够了。
还有一个就是担心高原反应的问题,试驾旅程路线上的地点海拔在2800-3300之间,坐飞机直接过来的话还是会有一个适应期,反正我到了格尔木之后有点像喝醉了酒一样,头晕晕的,没啥力气的感觉,晚上睡完觉后症状消失了,当然这种反应是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来的。
“格尔木”是蒙古语音译,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从建筑和人流量看,位于昆仑山中段脚下的它看上去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小城市,但它却是进出新疆和西藏的交通及军事要地,过往的车辆都会选择在此补给。
凯邦瑞斯丽酒店应该能算是格尔木排名前三的酒店,网上查了一下房价每晚1000元左右,房间比较简洁、干净,交通位置出行也很方便,服务人员的水平也并没有因为是边塞小城而打折扣。
第一天晚上,长安福特厂家特意安排了试驾前的产品讲解会,令人意外杨嵩总竟然也抽空来到了格尔木参加这个活动,并在现场分享了他对“硬到骨子里”的理解,可见长安福特对此次活动是非常重视的。
开完会后,笔者和几个媒体朋友正在吃晚餐,长安福特公关部的宛总、张驰、谷颖及其它同事拿着一个生日蛋糕走到我面前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才想起来9月10日是我的生日,好感动。说真的,笔者参加了很多场各种品牌的活动,长安福特这种敏锐、细致、温馨、意外的安排,让我体验到了这个行业顶级公关团队的水平。
DAY 2
第二天开启正式的试驾旅程,早上9点集合,全天有两个试驾景点,上午是小柴旦湖、下午去翡翠湖,试驾车辆总共分成A、B、C、D、E 5组,每组包括锐际、锐界、探险者等车型共计5辆车,每辆车分配4个试驾者,笔者分到E组,驾驶一辆白色的探险者ST-line车型,大家都很幽默,开启了一段有趣的旅程。
格尔木到小柴旦有200多公里的路程,车流不多,公路比较直,一路风景如画,探险者 2.3T+10AT的动力总成,百公里加速7.6秒的实力在这种路况上实在低调不起来,大家基本都是撒开了跑。
在这种路上你开到时速120,就跟平时开70-80左右的感觉差不多,时间变慢了,探险者最大功率203kW、最大扭矩425N·m,无论是起步、初段、中段、还是时速120以上再加速,动力基本都是挥之即来。
在运动模式下,基本时速100以内就能10档了,个人感觉10AT变速箱更倾向于积极的升挡,而且转数基本在2000rpm以内,降挡的响应速度也不错,如果你觉得动力太过于凶悍难以驾驭,你可以从运动调到经济或是标准模式,其实动力依然还是很强悍。
高速路程开久了,人难免会疲劳,你可以打开探险者的ACC自适应巡航功能,它可以在0-180公里的全速段保持居中巡航,并且可能非常灵活的根据前车姿态快速的调整自己包括加速、减速、刹车、转弯等行驶状态。
有多灵活呢?据两个例子,比如旅程路上遇到持续弯道,它会随着前车灵巧、精准地自动修正转向幅度,保持车辆处于居中位置安全行驶;还有就是在旅途中,有一次前车遇到一个障碍物急打方向盘避让,我们这辆开启了ACC的探险也能复制它的动作,很快做出反应保证车辆处于安全性行驶状态,所有的这些就像一个老司机在开车一样。
这得益于探险者搭载了12个超声波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4个全景摄像头及1个前探测摄像头,当然探险者智能化能力不仅于此,它还搭载了自动泊车、自动跟车、防撞预警、驾驶员疲劳监测等数十个智能黑科技,相当全面。
到了小柴旦湖,我们终于可以尽情的欣赏美景了,别看名字里面有个小字,它可是名不副实的大湖,面积达123.68平方公里,它的四面是巍峨的昆仑山山脉,据说由于湖水一半是咸水一半淡水,所以呈现出的颜色特别漂亮,而且这里是不用门票的。
还有一个让人惊讶的现象,这个看似苍凉的地方充满了生命力,不知名的水鸟,类似地表颜色的小壁虎,湖里还有鱼,都在不停地拨动旅行者的心弦。提醒一下,自驾的朋友要选好湖边的停车地点,湖边有很多盐碱地看似很硬,其实下面都是湿泥,不留神很容易陷进去出不来,在这里救援都很难,一定要去那些确定停车安全的地方,再饱饱地欣赏风景。
中午来到一个小镇吃过午饭后,驱车100公里左右开始了前往翡翠湖的旅程,先做个小科普,“翡翠湖”是一个采矿后遗留的人工湖,属硫酸镁亚型盐湖,盛产品质好的钾、镁、锂等多种元素,面积达26平方公里,之所以被称为“翡翠湖”,是因为盐床和湖水相互作用,淡青、翠绿、深蓝三种颜色交相辉映,看上去跟翡翠一样。
试驾车队在翡翠湖停留的时间相对长些,我们可以在这个地方静静地欣赏美车和美景,实在太享受了。
就外观而言,我比较喜欢前脸比较凶的车,探险者看上去像不像一头发怒的老虎,瞪着眼睛,张开大嘴,露出虎牙。中国人买格栅比较大的车暗合嘴大吃八方的古话,再看大灯,也与现在简洁,扁平化的潮流不谋而合。
侧面的造型线条比较平直,长腰线一直延续到尾灯,最有特点的是c柱往后这部分,大家看有没有游艇的感觉。发动机纵置后驱,所以前悬比较短,但是短有短的好处,我和极星的设计师曾经聊过这个话题,在汽车造型设计里,这样安排会让车体看上去更高级,很多高级跑车就是这样做的。
还有就是电镀21寸的轮毂,米其林轮胎,和大车身配起来非常舒服,车尾比较方正,c字型的尾灯很有辨识度,就说这么多吧,多上几张美图胜过千言万语。
大概6点左右,车队启程前往今天晚上住处,从翡翠湖开车半小时后到了处于沙漠中37度星空营地,这个营地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大柴旦镇五个沙包近3011国道,有帐篷和两室一厅两种住房选择,标准房在700元到900元之间。
进入营地后,跟着头车,我们来到大沙丘后的一块沙地试驾场,很多媒体朋友玩起沙地漂移,相当的爽。这种场地总的来说只能算是类沙漠场地,不用换胎也不用放气,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都能飘的起来,心疼我长安福特的这些试驾车,不过只有在这种极限工况下你才能感受到到探险者强悍的操控性能。
探险者出于CD6平台,采用的是纵置后驱布局,在40万级的SUV上那是罕见的存在,还拥有标准、经济、运动、雪地沙地、防滑、简陋路面六种驾驶模式,这种场地可选沙地或是简陋路面模式,蛇形绕桩、8字绕桩、紧急变线,疯起来吧。
探险者在结构上做到了难得的50:50的前后轴平衡配重,底盘悬架用的是前麦弗逊加后多连杆的组合,可以强调的是,悬架的下摆臂用的是铝合金材料,对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动力性提升都有很大帮助,所以即使在这种沙地路面上开到80的时速车身姿态也非常的稳健。
沙地拉烟的效果是不是很酷,其实不止探险者,长安福特锐际飘起来同样让人心旷神怡。
晚上,长安福特还贴心的准备了篝火晚会,暖场的是藏族舞蹈,到后面变成媒体K歌大赛,特别是杨嵩总唱了一首又一首,一首又一首,麦霸一个,只是说好的星空营地,怎么都没看到星星呢。
DAY 3
早上一起来就碰到媒体朋友说晚上没睡好,一问原来是住帐篷晚上风大,呼呼的响,而且虽然关了窗户,外面的沙还是会往里飞,建议自驾游的朋友还是住标准间比较好,安稳。
今天的路线是上午大柴旦红崖,下午东台吉乃尔湖。
红崖被当地人称为“大耳廓”,高处看像个耳朵的形状,据说这里很容易迷路,当地岩石富含铁质,地磁强大,以前的人用罗盘在这里会失灵,导致无法辨别方向而迷路。
从营地启程,开了1个多小时的公路,踏上了10多公里的越野颠簸路,这地方本来是没有路的,进来玩的车多了,也便成了路,一般的车根本没法通行,探险者底盘比较高的优势发挥出来了,爬坡上坎如履平地,而且底盘调教非常到位,不但铺装公路路面上滤震性好,在这种极端颠簸的路面上,车内舒适度也做的很不错。
近11点时,我们来到了大名鼎鼎的红崖,由彩色土丘、丹霞以及雅丹混合而成的耳廓形地貌形态,这里也是中国火星模拟基地,领队特意还叮嘱我们不要破坏这里的原始面貌。
这里本质上就是个无人区,媒体朋友们被这里的奇石异景所吸引,确实太漂亮,感叹要能带家人、朋友来就好了,探险者5075/2004mm/1778mm的车身,3025mm的轴距,6/7座的布局明明还可以装更多的人来,只装我们四个人实在有点浪费。
当然手机在这来也基本是没有信号的,我一张联通的卡、一张电信的卡全失效,随车张老师的移动卡虽不能上网,但可以打电话,让我对移动刮目相看。
在红崖,笔者还是忍不住又飚一把,在这种带些许车辙,遍地高低不平小沟壑的土地上开到时速80,惊叹探险者操控之稳及舒适之好,这种操控和舒适的完美融合,是基于福特工程师对转向、动力、刹车踏板、特定速度段的悬挂阻尼、电子系统等的精心调教,底盘功力深厚。
探险者硬到骨子里的气质和这里非常匹配,直接上美图。
从红崖出来之后,车队浩浩荡荡向最后一站察尔汗盐湖进发,两地一百多公里的路程我全程手动驾驶,感觉探险者的操控太灵敏了,一点虚位都没有,120甚至160的时速下精神必须高度集中,好在刹车比较线性,无论初段、中段、后段都能给你随叫随停的底气。
速度较快遇到比较大的弯时,探险者减振器支撑力比较足,对车身侧倾的控制的很好,说真的一路上弯道很多,但基本没感受到侧倾。
察尔汗盐湖蒙古语译是“盐湖之王”,面积达5800平方,是亚洲第一大盐湖,湖内蕴含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算下来够全世界人口吃1000年,另外还有光卤石、镁、锂、硼、碘等多种矿产资源。
这地方长不了绿色植物的,但却孕育了晶莹如玉、变化万千的盐花,还有碧绿无际的湖水是不是很神奇。
察尔汗湖旁边是中国最大的钾肥厂,自然资源与现代工业的完美结合,我觉得和探险者的内饰很有契合点,美式粗犷融合现代科技血液。
进到探险者车内,12.3寸的仪表盘+12.8英寸大屏,现代感一下子就上来了,车机系统是和百度联合开发的新一代产品SYNC+,平时常用的各种功能都有,特别是语音识别系统特别好用,反应特别灵敏,识别能力强。
再看点细节处理,旋钮换挡还带了氛围灯,类似碳纤维造型的饰板,1.1平方米的电动车窗,可以还无线充电,都彰显现代科技感。
内饰台面的用材及布局确实偏粗犷,但硬汉车型不就应该这样吗,难道非要到处弄的软绵绵的,好比男人总要穿个丝绸一样。
还有点强调一下,我们车队停的这个桥坝也是用盐堆成的。
回到酒店晚餐后,长安福特的厂家组织媒体开了一场座谈会,倾听大家两天下来的试驾感受及建议反馈,这是用心做事态度,看好长安福特以后的发展。
DAY 4
今天是回程日,格尔木到西安转机,再回重庆,几天下来吃了很多沙,开了很过瘾的车,享受了美食,也看了很多美景,脚下、眼里、心中都得到巨大的满足,早上又是6点多起床赶飞机,身体确实有点疲劳。
回程的路上,笔者一直在思考基于这次体验对试驾主题“硬在骨子里”的理解,总结一下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个当属动力总成硬核,2.3T+10AT最大功率203kW,峰值扭矩420Nm,零百加速7.6秒,福特的发动机就不用多介绍了,多次获得过沃德十佳发动机称号,10AT目前世界上也只有三个主机厂能做。
第二个是车身+底盘性能硬核,全车身50.9%用的600Mpa以上高强度钢,还有像A柱、B柱等关键部位用的是1700Mpa的马氏体热成型钢材;纵置后驱平台打造,探险者底盘性能在操控、行驶、平顺、舒适等方面的优秀表现,上述文中已经说了很多,自驾青海这种地方需要探险者这样的硬汉。
第三是智能科技硬核,无论是L2级智能驾驶自适应巡航ACC、自动泊车、自动跟车、防撞预警,还是智能交互车机系统,都代表行业顶尖的水平,硬汉不仅硬在肌肉,还有智商。
听说去好像在范迪塞尔一样!
最后感谢长安福特团队策划、推动了这么精彩的试驾活动,无与伦比的体验。
同时感谢公路映画陈凯老师一路拍的美照。
回味
青海的美景很多,《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曾经合作共同推出了《发现青海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几天的时间的不可能全部走完,希望以后有机会开着自己的探险者去到青海探险,目前大部分景点都不需要门票。
这种感受放在这次长安福特探险者试驾上也很适用,几天的试驾完全体验不完探险者的各种产品亮点,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买一台,大家帮我多点点赞,我找厂家要个媒体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