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监狱四十年发展

青海监狱40年发展见证者

-- 林建党 --

回想起我在青海劳改、监狱系统的从警经历,让我思绪万千。应该说我个人从警职业生涯,是青海第二代监狱人民警察具有代表性的经历,与大多数同龄监狱民警一样,在第一代劳改干警言传身教下,传承了父辈的很多优良传统,都比较熟悉青海监狱历史发展情况和工作情况,普遍热爱自己的职业,懂得珍惜监狱工作发展成果,并逐步成为担负着青海监狱工作重任的第二代骨干力量。目前,虽然已临近退休,并将监狱工作重任逐步转交给第三代监狱工作者,但对记述第一代干警的奋斗历程和个人的从警经历(文中所讲述一些参与事项和部分数据,参阅《青海省志·劳动改造志》,均为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的非涉密内容),仍有很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并期望通过讲述父辈的优良传统和个人的从警经历,能给年轻一代监狱民警有所启迪。

铭记前辈历史功绩

我们这一代的从警经历,是前辈开创监狱(劳改)事业的延续。最光荣、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当数开创青海监狱事业的第一代监狱人。青海监狱(劳改)系统创业初期,先后有数千名刚离开硝烟弥漫战场、征尘未洗的老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军为主体的转业军人,一大批来自祖国天南地北的干部、热血青年和工人弟兄为辅助力量组成的建设大军,响应党和祖国的号召,按照巩固国家新政权、保证沿海和内陆地区社会稳定的总体部署,相继押解着建国初期判刑的大批量战犯和建国前后判刑的重大刑事罪犯,来到祖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凭着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和对党忠诚之志,以傲视寰宇的气概,战天斗地的豪情,大无畏的革命壮志,毫不畏惧极其恶劣的环境条件,在高原腹地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滩上,白手起家,建起农场、建起监狱,在十分艰苦的环境和监狱设施十分简陋的看押条件下,战严寒、斗风沙,修公路、兴水利,造良田、建绿洲,抓生产、强改造,很快建立起正常的改造、生产、生活秩序,并把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带进青海引入农牧区,开创了高原牧区农场和戈壁绿洲农业,也有力推动了青海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等行业的发展,时任省委书记张国声曾评价劳改经济在全省的地位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同时,将青海劳改系统建成了新中国最大的押犯基地,并在创业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胆探讨和实践新中国劳改工作管理办法,不仅书写和铸就了青海监狱工作的辉煌历史,也为新中国的监狱史上书写了和绘就了浓墨重彩的篇章。青海监狱系统成功改造罪犯的典型经验事例,也被载入《中国改造罪犯的状况》白皮书。正如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书记在《激情似火的年代》作序中评价青海监狱系统老干部功绩为:“通过富有成效的工作和艰苦卓绝的奋斗,他们创造了新中国监狱史乃至世界监狱史上很多奇迹,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彻底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力量;为奠定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代开创青海劳改事业的创业者,在推进劳改工作发展过程中,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高尚品德和实际行动,还为地处艰苦地区的劳改工作持续发展无私奉献出自己的子孙后代。最为可贵的是,第一代劳改干警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洗礼和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艰难困苦,他们崇拜马列主义,崇敬中国共产党,崇敬党的领袖,理想信念坚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完全服从组织分配,有强烈的奉献精神;是他们造就了“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五个特别”精神。并且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体现的最全面、最完整,有着优秀的人格品质,尤为突出地展现了爱党、爱国、忠诚、勤劳、勤奋、勤俭、敬业、朴素、节约、团结、互助、友爱;也正是他们身上展现的中华传统美德,毫不保留的言传身教给第二代、第三代监狱人,成为至今依然源远流长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的父亲就是第一代一万余名劳改干警中的一员,也是载入《共和国奠基人名典》的“老八路”。他1941年抗日战争前半期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身经百战,曾让日军的“三八大盖”子弹贯穿腹腰部大难不死;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并在淮海战役中挨过国民党的炮弹皮,因负伤未能再继续跟随大部队南下,而转业到徐州公安系统工作。1954年底,为了维护新中国政权和沿海地区社会稳定,响应党中央和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按照全国第一次劳改工作会议关于“稳步地、分期分批向地广人稀地区转移”的精神,从徐州押解罪犯来青海。到1977年离休前,他与许多第一代劳改干警一样,开始加入青海劳改干警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历程。儿时,除了喜欢听他讲与“八路军”战士打鬼子的故事。曾听过他们刚来青海,1955年从西宁到德令哈农场最后一百多公里,沿着早期简易道路,徒步赶着马车、押解罪犯,在荒漠戈壁滩上,扎顶帐篷便是家,边修公路边往西挺进,步行到达德令哈农场。也曾听说,他们参与平息达赖集团组织的武装叛乱,时常在深山和野兽出没的高原牧业区追逐叛匪,经常发生有同志负伤或牺牲的情况。还曾听说,在农场早期垦荒开地时期,春季最难过,经常遇到令人畏惧的黄沙风暴,在地里带罪犯劳动,时常会碰到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白天伸手难见五指的风暴天气,回到家就是一个泥土人。现在想起来,许多往事依然历历在目,难以从记忆中挥去……。

子承父业踏上征程

说起人生经历,不同时代出生的人,总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也带有很多明显的时代烙印。我们这代人就如人们常说:“出生赶上三年灾害,上学赶上十年动乱,工作赶上上山下乡,结婚赶上计划生育,住房赶上参加房改,医疗赶上参加社保,改革赶上集体下岗”等等,当今在微信圈里也流传很多类似的话题,调侃这一代人相当部分是最不幸的一代。应当说,我们这一代确实吃过很多苦,但也有不少幸运之处,头等好事便是就业没有现在竞争这么激烈,而是按照计划经济时期确定的劳动就业政策,知识青年先“上山下乡”再分批抽调回城,或是农场之间直接招收安置到青年队。我们这些在农场生农场长的,经青海省革委会批准,采取劳改系统内部自行安置就业的办法,统一招收为“农工”自行安置。从1971年到1980年,劳改系统共有一万多干警、工人和就业职工的子女到了就业年龄,先后被招收和安置在本系统当工人。20世纪80年代初,按照中央组织部门的统一规定,经省劳动人事厅批准,先后有五千多名“以工代干”的工人,相继转为劳改系统干警(国家干部)。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第一代劳改干警年龄增大,逐步办理离退休手续离开工作岗位,全系统干警队伍开始第一轮加快新老交替的过程,以子承父业为主体的第二代监狱工作者逐步担负起青海监狱工作的重任。至1999年以前,第二代监狱干警按照国家政府行政机关干部向国家公务员过渡改革办法,劳改干警实行国家干部向公务员过渡,相继登记过渡为国家公务员。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颁布,劳改干警的称谓也统一变更为监狱人民警察,在子承父业的职业道路上一直走到今天。

也许因为我们第二代民警大多数从小就生活在劳改系统,打记事起便对第一代劳改干警走过的辛勤之路有深刻印象,对他们历史贡献铭记在心。同时,受父辈职业的影响,也深爱着这项事业。特别值得骄傲的是,第二代监狱人身上秉承老一代干警许多优良品质和传统,内心深处十分崇拜共产党、崇拜中国伟人和英雄,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且这一代民警也非常崇尚父辈的职业奉献精神,对监狱(劳改)工作的要求、性质、任务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各自在监狱系统不同岗位上身体力行做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奉献几十年。

我与大多数同龄人有着类似的经历,1959年出生在德令哈农场怀头他拉分场,此后相继到泽令沟农场、赛什克农场生活过。可以说我的一生一直没有离开过监狱(劳改)系统,出生就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从小伴随父亲在农场生活20多年,其中:在少年求学成长的10年,恰逢“文化大革命”10年动荡;体验过早期建成的半地下式“地窝子”;住过土坯当墙竹帘子当顶的泥巴房;后期也住过土木结构的砖瓦房。印象比较深的是,早期在农场想吃到干净水是十分艰难的事,夏季水坑内各种小虫不断,还要与各种牲畜同饮一坑水,只有将水挑回家后用纱布过滤几次才能使用;到了冬季,定期冒着刺骨寒风,将水池或河道冰块拉回家堆放在房屋阴影处,每天将冰放在缸里化开,沉淀泥沙,反复过滤后才能保证生活用水;上了初中,挑水、拉冰曾是我少年时期主要承担的家庭劳动。从儿时记事起,便对第一代劳改干警走过的辛勤之路有深刻印象,对他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铭记在心。父辈们从警的艰辛历程和耳濡目染的发展过程,也让我对监狱(劳改)事业产生浓厚兴趣;受父辈职业的影响,对这项事业形成深厚感情。

在特定历史发展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的特殊政策和与许多第二代监狱人民警察相同经历,也决定了我的人生。1976年9月我高中毕业后,便由当时的青海第九劳动改造管教支队(青海赛什克农场)招收安置到青海第十劳动改造管教支队(青海查查香卡农场)工作,在农场青年队一班当班长,年底被省劳改工作管理局借调到管教处档卡科,整理了一年的罪犯档案和卡片,面对罪犯卡片和档案,让我对青海劳改系统关押改造罪犯的历史有了初步了解,也对早期青海改造罪犯规模和刑满安置留场(厂)就业等政策有点滴认识,应当算是职业生涯中开始初步接触监狱工作的主业。返场后,在青年队劳动过短暂时间,分配在五中队从事管教干事一年多,虽然时间很短,但对当时的特殊环境中印象却最深:春季时常有沙尘暴,每当遇到这样的天气,两米之外什么都看不见,只能在房屋关闭门窗点上油灯熬时间,一天狂风过后能从房间扫出半簸箕沙土;夏天蚊虫肆虐,在球场上打球经常会将蚊子拍在篮球上,在地里检查田管,身上随手可拍死十余只蚊子,白天不用防蚊油根本不敢解手;冬季寒风刺骨、滴水成冰,仍然带领职工参加冬季麦场脱粒劳动,热气腾腾的皮帽子让寒风一吹,立刻挂满白色霜条,变成白胡子白眉毛的“圣诞老人”。与现在相比,可以说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当艰苦,但那时人们对待工作生活却有高昂的热情,无论男女老少,都有很强的乐观主义精神,保持积极向上精神状态,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好工作,这种氛围至今让我留恋。

1980年初,我调到支队机关劳资科,接触到更多的管教和劳资业务,学习和掌握许多政策知识。或许也是命运的眷顾,1981年,正值省劳改工作管理局劳资处成立不久,工作需要正在扩充人员,因长期上报资料中从无差错和书写字体较规正,被从未谋面的上级选中调入劳资处工资科;并在1983年按政策规定转为劳改系统民警,成为青海监狱系统这万千大军中的一员。之后,我的身份也随之由劳改干警转变为监狱人民警察和国家公务员。至今细细算来,个人已有40多年的从警经历,已有38年的局机关工作经历,也有36年党龄的党员经历。目前,我们这批第二代监狱干警因年龄相继到了退休阶段,开始第二轮将监狱工作向第三代监狱民警进行大交接。

从警历程经受考验

回顾43年的历程,可谓弹指一挥间。我从1976年参加工作至今的从警经历,是个人从小青年向老同志转变历程的40多年,是全过程亲历我国改革开放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是目睹国内外发生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40多年,是经历青海监狱工作曲折发展的40多年,也是参与和见证监狱系统发生巨大变化的40多年:

——在此期间,经历了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次重大变动,见证了国家大政方针发生了一系列巨大变化。从第一代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府,到目前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早期闭关锁国到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各项事业取得飞速发展;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全面与世界经济发展接轨;从经济贫穷落后到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贫困到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深刻体会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光大,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并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根据人民大众的需求和愿望,及时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才使“中国梦”“强国梦”很快变成现实。可以说,没有党的正确理论指引,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在此期间,经历了监狱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主管部门由青海省公安厅整体移交给省司法厅管辖;行政机构由一级局配置被降为按二级局对待,机关工作人员编制被大幅压缩。办公地址也几度变迁,由创建时的城中区南大街→临时搬迁南山路女子监狱→回迁到南大街→再搬迁到城东区办公新址。经历了执法体制的变革,由依据《劳动改造条例》到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单位名称由青海省劳改工作管理局变更为青海省监狱管理局,第XX劳改支队变更为XX监狱。执法手段也实现了传统政策条令管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监管理的重大变革,监狱对罪犯的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更加科学、法治、规范方式方法转变。

——在此期间,经历了省劳改(监狱)局九届领导换届和全系统三代监狱民警队伍的大换班。从参加工作到目前,劳改(监狱)局的党委班子和主要领导先后由丁贤、吴濂、白全忠、张致福、董麦仓、毋法祥、杨光、沈森、马田瑜同志担任局长的九届领导班子。见证了每届党委班子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劳改、监狱工作方针政策,带领全系统奋发努力、不断取得新的建设成效,体现出始终把监狱工作置于党的坚强领导之下。目睹了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更新,经历了民警队伍由第一代劳改干警向第二代监狱警察过渡,再由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的逐代新老交替。见证了三代监狱民警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造就和弘扬“五个特别”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为青海监狱事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不断创造监狱工作新的辉煌。同时,也看到第三代知识型年轻民警正成为新的中坚力量,在监狱系统不同岗位上迅速成长,在新时代以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气势,以“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担当,在全面推进“公正、廉洁、文明、高效”新型监狱体制建设中奋勇向前。

——在此期间,经历了劳改(监狱)系统最为红火的时期。亲身感受到劳改单位在全省属于系统庞大、单位众多、人丁兴旺、事业红火、自成体系,省委书记评价在青海的地位“三分天下有其一”,劳改系统在青海独领风骚的气势。参加工作时也正是一个自足有余、可谓万事不求人的大系统。此后,经历了全系统压缩规模、移交撤并、人员大减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撤销曲沟、新哲、吴堡湾三个农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又移交青海湖、德令哈、查查香卡三个农场。20世纪90年代全系统因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经济发展开始步入低谷;同时,大量第二代骨干力量调离青海。体会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在此期间,经历了监狱系统步入低谷的最为困难时期。先后几批往内地省市区监狱系统调编、调干;全系统人心不稳、人心思走,纷纷寻找调往内地或其他系统的途径,体会到“不仅孔雀东南飞,就连麻雀也东南飞”的凄凉态势。通过省监狱局积极向省委和中央反映问题,争取国家财政补贴专款帮助退休工人进入社保;拨专款解决拖欠老干部退休金。还经历了监狱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大变革,由最早的一个单位两块牌子的监企合一体制到监企分开、规范运行;监狱经费保障体制和生产经营经济运转,先后实行由收支两条线、差额补贴、亏损包干、拨改贷到纳入预算、全额保障的演变过程。体会到监狱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正确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离不开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对监狱工作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物力、财力、人力上所给予的帮助,为取得今天建设成果奠定基础。

——在此期间,经历了监狱系统全面实施企业结构调整、监狱布局调整、监狱体制改革“三大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开始全面走出困境、重新崛起的坎坷发展历程。个人和许多二代民警一样,不仅经受了改革、发展、稳定一系列重大体制变革的阵痛,面对发展困境和重大改革,也激发起比较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砥砺前行和敢于担当的勇气,并直接参与到各项重大改革之中,经受住了各种锻炼和考验。经历了全省监狱系统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变。监狱的大墙、监舍,由干打垒土围墙和砖木结构平房,变成钢混结构大楼和各种科技设施齐备的现代化监狱,民警的执法工作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民警职工和离退休干部住宅,也由以往的平房或小楼房,变成水、电、暖、气、网各种现代生活设施齐备的高楼大厦,基础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对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

——在此期间,经历了由监狱系统基层单位到首脑机关的先后转换,有青海省第十劳动改造管教支队青年队、五中队、劳资科基层工作经历,也有调动到省劳改工作管理局(监狱管理局)劳资处工资科、调配科,局纪委,局办公室,青海监狱企业集团公司(青江实业集团)办公室,局编志办等不同单位和部门轮换的工作经历。经历了工作角色和工作业务的多次转变,行政职务从办事员、科员、副科长、科长、主任科员、副调研员、副主任一步一步提升,最后晋升到调研员;工资收入由最初刚参加工作时每月28元,增长到现在每月工资过万元;所积累的工作业务知识也曾涉及监狱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全局各项管理或多或少都参与过。这些经历,使个人思想与政治在生活的锻炼中不断成熟,由一个高中学生团员,在工作过程中,能不断汲取老前辈政治理想及时代精神的熏陶,24岁加入共产党,经历过1983年之后的整党、三讲、群众路线教育、先进性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两学一做、党的系统理论教育等等一系列专项政治教育活动,并能够在思想上、政治上、言行上跟随新时代的发展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

——在此期间,经历了两次成人教育提升文化素质,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在1991和2002年两次参加成人教育,先后取得党校大专和大学毕业文凭,虽然不是国民教育学历不被社会公认,但能坚持通过实践不断学习丰富各方面的知识素养,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并不比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差;特别是在学习现代科技技术应用方面,一直走在同龄人和相当部分年轻人的前列,能自己独立安装计算机和各类应用软件,熟练运用涉及工作和生活的办公平台、文字排版、图形编辑等处理公务;也获得国家高级摄影师资质证书,能熟练使用各种型号的照相机设备,拍摄的千余幅作品用在报刊杂志和相关书籍画册中,并为监狱系统积累了数以万计的图片资料。这些知识技能,使自己能在工作中做到干任何工作、撰写大小材料和采集编辑图片都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机关工作过程中,曾参与全系统第一轮农业承包方案的起草制定;参与全系统第一次工业企业普查验收;参与多年的局机关和所属各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参与许多涉及全系统重大改革的调研;参与多项大型材料和年度工作会议工作报告的撰稿;参与制定诺木洪枸杞产业园区建设调研规划方案等等。

重大事件难以忘怀

细数成长之过程,也不免感慨万端。在四十多年经历的职业生涯中,有许多平淡如水之处,也有不少波澜壮阔,甚至是惊心动魄、令人难以忘却的事件,许多场景尤为深刻,时常浮现在眼前,这便是参与处置在青海监狱历史上发生的几件重特大事件的经过,有必要在这里作为重点简略陈述一下:

一是参与平息省监狱(甘都农场)1986年11月15日发生的罪犯闹监事件。当夜,局机关年龄在40岁以下的民警迅速紧急集合,临时组成省劳改局首支处置突发事件的“防暴队”(此后,局处置监狱突发事件的应急队,便确定为局机关年龄40岁以下的全体民警),连夜赶到省监狱参加平息行动。在整个事件平息和后续处理过程中,我属于最早到达、最后离开的成员之一,曾伴随局管教处邱德琪、局侦保处张东令等办案审讯的领导和同事,在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顾不上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没日没夜突击审讯罪犯,经常披着大衣在单人沙发上倦曲而眠,直至将整个闹监前因后果查清,上报法院追究闹监主犯的法律责任。

二是参与平息塘河监狱1987年3月16日二大队罪犯闹监事件。少数以“管理要松、劳动要轻、生活要好”为口号,煽动、胁迫其他罪犯对抗管教,并在监舍掏挖地道预谋集体脱逃。闹监罪犯被整体搬迁到四大队新监狱后,公然继续在狱内起哄闹事。最终通过采取强制措施,狱内秩序恢复正常。经过连日审讯和查获首要分子狱内重新犯罪证据,几个首犯被正法。在参与处置此次事件中,虽然家中正值妻子怀孕待产,我却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应有的责任,仍然坚决执行命令,奔赴突发事件第一现场,直到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天,才匆忙从塘河监狱返回西宁照看家人。

三是参与1990年4月26日塘河地区发生6.9级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地震前按照当年省政府的安排,曾与时任副局长董麦仓、管教处长邱德琪、生产处肖建鑫一行四人在塘格木农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于4月20日返回西宁。“四·二六”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又与省局抗震队伍赶赴救灾现场,在第一批救灾队员中,我又是最后一个返回西宁家中的。救灾期间,由于会一些烹饪技艺,局领导安排我负责全局近50多名救灾队员和外来慰问人员的就餐问题,在生活物资极度缺乏、房倒屋塌处处断壁残垣、余震接连不断、时常得用手护住炉灶不被震倒的情况下,每天需要做十几顿饭才能应付救灾队伍、数批次运送救灾物资和指导慰问灾区群众各级领导临时就餐的需要,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和条件下,仍然较好地保障了局机关救灾队伍饮食安全,得到领导的肯定和救灾队友的好评。从另一个层面,也亲眼见证了青海监狱工作的历史贡献和成功改造罪犯的丰硕成果,从塘河发生强烈地震到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在押罪犯无一人脱逃、滋事,而是积极投入紧张的抢险救灾,许多立功赎罪的生动典型事例感人至深,这一生动事例,被载入国务院向国际社会发布的《中国改造罪犯的状况》白皮书。

四是参与2000年5月开始的全省监狱企业结构调整。至青海监狱系统进行监狱企业经济结构调整前,是青海监狱系统发展滑落到最低谷的时期,由于长期执行“多留少放”政策,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时期,监狱企业陷入极度困难时期,每年引发百人以上围堵省委、省政府的上访30余次,一度成为青海省“老大难”部门之一。我在以后担任局办公室秘书和副调研员期间,曾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撰文将历史困难和问题总结概括为:布局点多面广,规模过于庞大;生存环境恶劣,社会负担沉重;经营效益较差,债务居高不下;狱政设施老化,经费严重不足;上下忙于解困,无暇顾及主业。当时,正值局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针对历史遗留困难和问题,大胆解放思想,抢抓发展和政策机遇,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决定通过依法实施破产重组对监狱企业经济结构进行全面调整。我被抽调参加了全系统监狱企业破产清算组工作,在三年多时间里,先后对监狱系统15户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监狱企业实施破产,在参加清算工作过程中,随时应对群体性上访、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以车为家四处奔波清收债权、押解数百万现金清偿职工债权成为家常便饭;我还通过研究政策和法律法规,完成了清算组各项工作规则和相关各项文字材料的拟稿。期间,由于长时间伏案导致颈椎腰椎病痛和心脏病加重,却因工作繁忙顾不上治疗,仍坚持奋斗在最前线。可以说能成为其中的参与者,并经受许多大事、难事的磨练,为后续个人成长积累了经验。通过全系统上下共同努力,顺利组织实施以企业结构调整、监狱布局调整、监狱体制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实践,最终青海系统走出困境,实现新崛起。并且青海监狱系统实施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得到司法部的认可,并成为中央关于深化监狱体制改革的措施之一。

五是参与全系统志书和年鉴的编纂工作。从2008年开始介入编纂《监狱管理志》的工作,到2013年再次到局编志办公室担任主任、志书执行主编,负责《青海省志·监狱管理志(1995—2010年)》和2011年以后每年的一册的《青海监狱综合年鉴》编纂工作。虽然这项工作较少涉及当前工作,很多记载事项与现任领导无关,往往在部门的排列中处于边缘位置,属于清水衙门和坐冷板凳,干这项工作的人员也需要有定力,能静下心来查阅往年文档资料。虽然在王胜德当省司法厅厅长和司法志编委主任期间,未与监狱局进行任何沟通,将省政府确定的《青海省志·监狱管理志》志书名变更为《青海省志·司法行政志(下编)》,从志书名上难以准确体现监狱工作属性和整体历史文化,也侵犯了编纂人员创作权,对此,我坚持据理力争,最终争回原志书名的保留权和监狱局的著作权。省第六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后,又积极向局领导汇报会议精神,反映存在问题,得到领导高度关注并做了重要批示,想方设法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推进修志编鉴工作。通过从事修志编鉴,也让我对这项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是一项全面记述全系统民警和各级领导奋斗功德、为逝去老同志树碑立传,通过记述历史、总结经验、挖掘价值,体现资政、教化、育人功能,是一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情,虽然工作清贫辛苦,但具有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重大意义。为此,在开展这项工作中,个人着力做出志书编目大纲的调整,协调编辑人员分章做好编辑,负责对83万字的志书进行总纂和所有图片编辑,较好完成征求意见稿、初审稿和复审稿的编纂修改,志书的整体质量得到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领导和专家的好评和肯定。虽然因为长期伏案从事文字写作,导致七节颈椎、腰椎发生病变,还有高原性心肺功能病变的影响,仍能够站好最后一班岗,继续做到坚持带病工作,直笔著史,讲好监狱故事,作好辅治彰善,为青海监狱工作贡献余热。

难舍岁月奋斗激情

个人即将到达退休年龄,在离开工作岗位前,回想工作的40多年间职业生涯,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品尝过。《少年壮志不言愁》这首歌书写了警察职业生涯的时代拼搏精神,对我而言,有着深切的感受:目睹并体会了“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的时代变迁;也亲身体验了“历经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的豪言壮语。

可以说从警43年的经历,从小在劳改系统农牧区生活和在基层单位工作的5年多,经受了艰苦环境生活和工作的锻炼,让我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在机关工作的38年,正是前辈的奉献精神不断激励我,能在不同岗位为监狱工作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曾用一支笔勤奋书写,在监狱局文书档案资料中留下无数的行政公文和修改审核笔迹;曾用电脑努力撰稿,以论文或报刊杂志刊文宣传监狱系统深化改革措施、队伍建设风采、监狱建设新貌、经济建设成果;曾搜集资料设计编辑,印制画册、图板、书稿、资料汇编等记述监狱系统几十年的发展成就;曾用照相机抢拍摄影,留下监狱系统许多的领导视察、重大活动、发展变化的历史精彩瞬间和珍贵镜头;也曾伏案精心编纂,在编修《青海省志·监狱管理志(1995-2010年)》《青海监狱综合年鉴》著书立说上留下自己的心血和贡献……。总结走过的路,仍有一些特别值得回味的经验与收获,也有不少遗憾的地方:

回想走过的路,反思个人的人生历程,应当说正确的信念始终左右我的人生,父辈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和远大理想理念,始终铭记于心,成为个人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干事前进的动力;个人从警经历取得些许业绩,能在重点陈述事项获取最大收益,也得益于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回想走过的路,个人多年形成“淡泊功名利禄,必求问心无愧”“坦诚做人,踏实工作”“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吃亏是福”的信条,在对待工作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常怀感恩之念、常做回报之事,让我在为人处事中得心应手,也幸感宽慰的是38年机关工作生活经历中,在机关老老少少的同事中都得到肯定,没有留下什么流言蜚语。

回想走过的路,许多人在总结自己人生经历时,往往是在忙忙碌碌在世间走一遭,回味起来却又不知干了什么。让我深深体会到的是,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颗热爱监狱事业的心和扎实做事的工作热情,不必在意在什么岗位干过什么,而要介意每个新岗位能学到什么新本事,并在不同岗位磨砺自己,增长才干、积累经验,留下美好印记。

回想走过的路,人生路上确有很多得与失的煎熬,特别是追求或想得到某些东西时,往往难以如愿;当不在意时,又会在不经意间有所收获。我最大的感悟是:除了急难险重关键时刻,在平凡的岗位上,并不是就可以无所事事,只要做到吃苦耐劳、不懈努力,同样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学无止境,学到和掌握的本事永远是自己的,只有真诚付出,天道自会酬勤,不必刻意索取,回报自然到来。

回想走过的路,就如国家人民警察和全省监狱工作的民警一样,在职业高风险、工作高强度、精神高压力的行业里,在履行国家赋予法律职责和干好本职工作过程中,为了国家的需要牺牲小家的利益。常常因为工作中的种种原因,加班加点而无法顾及小家,顾不上参加孩子的家长会、照顾生病的老人和家属……。我的职业生涯中,可以说对工作和事业做到问心无愧,但对家庭中的父母、孩子和爱人而言,至今心存许多愧疚。

回想走过的路,人生职场路上也总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他(她)或是领导、或是长辈、或是同事、或是兄弟姐妹、亦或是年轻一代,他们中间总会有不少人在你遇到困难、感到迷蒙、碰到危难时,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你无私的帮助,让我学会更多的感动、感恩和报答;同时,人生路上也难免有一些时常给你找麻烦、添堵甚至拆台、恶意诋毁你的人,我也十分感谢他们,磨练了我的意志,增长了做人的知识,懂得了人世间的多样性。

回想走过的路,也可以通过回忆这些往事,检点和反思个人过失过错,总结典型成功经验,勉励自己不断向前,在剩余的人生路上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做贡献。同时,将个人人生故事分享给年轻的监狱工作者,也让更多年轻同志能从中汲取经验,接受教训,激发斗志,不断发扬光大老一辈开创的事业,不断推进青海监狱工作向前发展,再上新的台阶、创造更大辉煌。

林建党,男,汉族,山东省兰陵人,1959年7月1日出生在海西德令哈,1976年9月参加工作,1983年7月入党,省委党校大学学历,行政管理专业,省监狱局编志办主任(2010年7月任青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调研员),2010年司法部授予人民警察三级警监警衔。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高端系统节能门窗

高端隔音降噪门窗

上一篇: 见证改革开放40年:黄县化蝶 龙口嬗变
下一篇: 见证钢铁侠405倍车重压顶,完成最严苛标准优秀水平挑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