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值税这个大 “江湖” 里,进项可是个超级关键的角色,它跟企业的税负那可是 “铁哥们”,关系都是紧密得很呐!
一、进项是咋来的呢?
简单来说,企业出去 “买买买” 的时候,只要是正儿八经地购进货物,像工厂进原材料;或是享受别人提供的劳务、服务,比如找个维修师傅来修修设备;再或者购入无形资产、不动产,像买个专利技术、置个厂房啥的,这时候拿到手的合法扣税凭证上写着的增值税额,那就是进项啦!
咱具体唠唠,就说原材料采购吧,供应商给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头明明白白标着的税额,这就是进项税额,相当于给企业后续交税留了个 “抵扣红包”。企业要是付了运输费,拿到合规的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上面的税额,同样是个小惊喜,也算进项哦!
还有购进不动产这件大事儿,国家规定分两年抵扣进项,第一年先抵扣 60%,就好像先吃了一大半的 “减税蛋糕”,剩下 40% 呢,从拿到扣税凭证的当月起,第 13 个月再美滋滋地享用,这些不动产发票上的税额可是能长期帮企业减负的进项 “宝藏”。
另外啊,进口企业可得盯紧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这可是进口货物缴了增值税后申报抵扣的 “金钥匙”,有了它,企业交税的时候就能松口气。
二、进项咋认证抵扣,有啥门道?
一般纳税人拿到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些扣税凭证后,可别不当回事儿,得在规定时间内去认证。以前认证方式五花八门,有拿着发票去扫描的,还有在网上勾勾画画的,现在方便多了,多数地区的纳税人只要登录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就跟逛淘宝选商品似的,查询、选择用来申报抵扣的进项发票信息,轻松一点,搞定!
认证通过后,企业申报增值税的时候,把认证相符的进项税额填到申报表对应的小格子里,这就跟销项税额 “对上眼”,实现抵扣啦。
不过可得千万小心,发票从开出那天起, 360 天内得完成认证(纳税信用等级高的部分企业有特殊优待,时间更宽松,就像好学生有特权一样),要是逾期没认证,那这抵扣的机会可就 “飞” 了,企业只能眼巴巴看着税负蹭蹭往上涨,多掏腰包啦。
三、进项对企业成本有啥影响,好处在哪?
这进项税额能抵扣,可实实在在给企业采购成本 “减负” 了。
打个比方,企业相中一批设备,不含税价 100 万元,要是拿到 13% 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就有 13 万元。这时候企业实际往外掏的钱可不是 100 万,得加上税,一共 113 万元。但从成本核算的角度看,神奇的事儿发生了,因为那 13 万元能拿去抵扣增值税,设备入账成本就只有 100 万元,这跟不能抵扣进项的时候比,成本一下子少了一大截,就好像买东西打了折!
这就逼着企业在采购的时候得长个心眼儿,多挑挑能提供合规进项发票的供应商,把供应链管理得顺顺当当的。既能保证原材料、服务的质量杠杠的,又能把税务成本拿捏得死死的,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那不得蹭蹭往上冒,在市场里一路 “开挂”!
所以啊,把进项的各个环节摸透,企业就能像个精明的理财高手,充分利用税收政策,把财务管理得精细又漂亮,稳稳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咱们再简单说一下增值税的计算方式:
对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 = 销售额×适用税率,进项税额即企业购进货物、劳务等取得的合规进项发票上注明的税额。
通过这种进销项抵扣机制,避免了重复征税,仅对商品增值部分纳税。例如,某企业本月销售额为 100 万元(不含税),适用税率 13%,销项税额为 13 万元;同期购进原材料 60 万元(不含税),取得 13%的进项发票,进项税额 7.8 万元,本月应纳增值税额则为 13 - 7.8 = 5.2 万元。
小规模纳税人则采用简易计税方法,应纳税额 = 销售额×征收率,征收率通常为 3%(疫情期间有阶段性优惠政策),其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如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 50 万元(含税),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 50÷(1 + 3%)≈48.54 万元,应纳税额 = 48.54×3%≈1.46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