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全中国。这场风暴带来的不仅仅是疾病的痛苦,还无情地撕下了公立慈善基金会的遮羞布
。在疫情肆虐之下,各界人士纷纷捐款。然而,
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武汉协和医院仅收到
湖北省红十字会下发的
普通口罩3000只
。
但与此同时,
另一家不接收发热病人、非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莆田系”武汉仁爱医院,却收到了1.6万只N95口罩
!再加上自
2011年郭美美事件后,红十字会名声不复往日
。一时间被推向了风口浪尖,成为了众矢之的。长期的不良记录让其公益形象脆弱。
著名企业家曹德旺在疫情期间捐献物资并未通过红十字会等公立基金会,究其原因:不公开,不透明!
公立慈善基金会的运作
可能有很多小伙伴对红十字会等慈善基金会如何运转还不甚了解。
中国红十字会是一个整体的称呼
,有总会、省级、市级、县级以及基层红十字会。从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如何管理这些钱的角度来了解红十字会。
首先就是钱从哪来?
据中国红十字官网的报表公布可知,
主要收入来源是财政拨款和捐赠数额
。那第二个问题来了,
钱到哪里去了?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2018年部门决算数据可以看出,
财政拨款有一大部分深度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比如贫困大病儿童救助项目。
除了这一大块,
财政拨款里的其他支出主要是缴纳本单位提供的社保、住房公积金、养老金等以及捐款和缴纳会费给国际组织等外交活动
;除了财政支出,根据2018年审计报告,捐赠,利息,汇兑,会费这一部分收入
主要用于固定公益项目
,比如国内的抗震救灾,国际人道援助、“博爱家园”计划等。另外还有网友曾质疑过的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大部分用于聘用人员工资及其社保
,其他就是各种行政费用,而这部分职工工资、福利补贴等人员费用全部都由国家财政支出,而行政费用是在捐赠和会费收入里出的。
最后一个问题,如何管理这些钱?
基金会就是接受个人或组织,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公益项目去把钱花掉的这么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
。红十字会和其他的基金会区别就是,
红十字会不仅具有基金会的功能
,还可以接受公众的委托去帮助别人,
还可以接受政府的委托去协助公共事业
,相当于政府的助力比基金会多了一个政治选择。而
慈善基金会又分为公募和非公募,区别在于是否向公众捐赠。
我们知道
公募基金会是向大众募捐的,所以资金的来源是群众源源不断地增长
。而这些捐款一般都希望尽快用于某个项目。举个例子,最近疫情严重,你身在被窝生着气。武汉一线项目公募基金会捐了100元,你肯定希望100元能快速买到急需物资送到灾区一线中。所以,
政策对于公募基金会的要求就是收了多少钱就要卖多少事,而且效率是高的
。
除了这一大部分用于公益事业,其余部分可以用于投资增值
。但
非公募基金会
也不接受募捐,
资金主要来源于基金利息和捐赠人的定期捐赠
,想要让公益项目长久运行,就要保证资金池是不会干涸的。所以,条例规定了非公募基金会每年只需要公益支出满足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其余部分进行投资增值,这么做也是为了鼓励基金会自身的发展,毕竟细水长流。
私人慈善机构的崛起
从这三个方面,
初步了解了红十字会的基本运作,会发现一些慈善组织,包括红十字会拿到的项目是属于委托代理的性质
。因为红十字会的每一笔支出都需要得到委托人的监督。而众多研究报告指出,
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与绩效信息关系密切,慈善信息越透明,越公开则越被公众信任,获得的捐赠也就越多
。
而如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地方红十字会被骂上热搜,
有人指责其不透明,与公众交流不够,也有人指责其独揽大权,办事不力
。总的来说,
红十字会没有满足公众对其高效和信赖的公众形象的期待
。
此时民间私立慈善机构,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现阶段有很多明星投入慈善事业,以形象大使等方式间接支持基金会对于那些热衷公益的明星来说,已不能满足其需求。
于是对于那些暂未达到权利基金会要求,又热心公益的明星来说,与发展成熟的基金会合作发起成立专项基金,这才是正确选择
。
而向来以透明公开形象出现的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更能够博得网友青睐,被夸上热搜。韩红等人对公益的理念也引来无数人的转发和认同。
截至2019年10月14日,我国拥有19个由明星联合发行成立的专项基金。
人们愿意相信他们的一点善意,能在更专业的机构手里发挥出更好的作用,也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会因为他们的爱心而变得美好。
总结
很多人觉得公益是不图回报的。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每捐出一笔钱,人们其实都是抱有期待的,期待它物尽其用
。如果可以,甚至想亲手将款项送至那些需要的人的手里。人们所谓的不求回报,只是对自己所付出的善心,不求回报。但是对于捐出去的款项,
人们需要的是公开透明
。
人们需要看见他们每一笔捐款有没有到账;人们需要看见每一笔支出都被用在了什么地方;人们需要看清他们的钱,有没有发挥出它的作用;人们需要看到形势有没有因为他们许许多多的捐款而得到改善
。
希望能让真正懂慈善的人,做慈善!
公立慈善基金会的口碑是如何“垮塌”的?归根结底六个字
公立基金会落寞,私人慈善机构崛起,这种风气缘何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