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收费广场设计,将收费卡门数、卡门服务时间、等待车辆数等,作为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将衡量指标集中在收费卡门,而不是整个收费广场或收费站的范围,更多是从运营管理者出发的,不是从交通参与者出发。
高速公路应提供高效服务,司乘人员已充分体验了交通发展成果。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排队等待的心情,使这种愉悦陡然下降,有点遗憾。作为基础设施服务行业,为便于社会公众认知、理解和监督,建议将通过收费站的时间作为设计标准。
按《规范细则》要求,依据可研预测交通量,调查计算确定收费站的车道数
。依据可研提供的年平均日交通量,采用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方向不均匀系数D等指标,计算设计小时交通量DDHV,再依据服务标准,确定车道数。
一般将车道服务时间和平均等待车辆数,作为收费站的设计标准或服务标准
。收费采用均一制、开放式、混合式,收费一般为12~14s。封闭式收费,入口服务时间6~8s,出口服务时间14~20s,路网联合收费站的服务时间,宜采用20~26s。计重收费车道服务时间30~60s,超限检测不宜超过30s。
上述服务时间是通过卡门的时间吗?将该时间作为服务标准,显然无多大意义。设计允许平均等待车辆,最大为3辆,事实并非如此,排长龙的景象,时常发生。
通过收费站的服务时间,建议采用2min校验
。现行设计标准,社会公众不易理解,这个服务时间的起止点位置在哪?是在卡门停留的时间吗?车辆通行高速公路,按现行法规,缴纳通行费是必须履行的责任,经过减速、等待、缴费、加速等,正常情况需要多长时间。假定收费广场总长300m,平均速度10Km/h,含卡门服务时间,通行时间约120s,一般2min通过收费站,其外按正常速度运行。
建议公示最大延误,通过收费站时间不应超过6min。
考虑同时等待车辆数为2辆,平均核增60s,再考虑个别车辆、驾驶员或收费员出现特殊情况,计入50%的设计安全系数,合计约240s。故将4min作为通过收费站的服务标准。
建议区分设计标准和校核标准。
一般情况下,2min通过收费站,高峰小时容许延误2min,4min通过收费站,节假日高峰最大延误4min,6min通过收费站。旅游经济、假日经济,在我我国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也应适应这种变化。
应重申区分机电设备、土建工程和设计年限及预留工程
。设计交通量是一个预测交通量,是持续增加的,且存在不确定性;机电设备技术进步较快,在营寿命较短;部分收费站没有扩容条件,或扩容不规范。收费广场采用5年交通量配备机电设施,最低为“1进+1往复+1出”;土建工程按15年交通量,不低于“2进2出”;征地采用20年预测交通量,不低于“3进3出”,控制渐变段长度及广场宽度。建议考虑展望期,如延长至30年,或两侧各再增加1个车道的预留地,暂作为绿化用地。
收费站的最小车道数
。双向收费广场车道数不少于3条,且中间车道为往复潮汐车道,单向收费广场不少于2条。近年乡镇收费广场车道数不少于4条,或为2进3出,县城出入口车道数不少于3进4出。
地下通道
。不小于8车道时,应设置地下专用通道(兼电缆通道),位于县城及以上城市时,互通式立交形式比较时,可考虑收费站分设方案,不必强求集中设置收费站。
建议补充假日系数,或应增加潮汐车道。
例如旅游公路宜考虑假日系数,上下班通勤公路宜设置潮汐往复车道。主要调查高速公路附近交通源的出行特征,如4A、5A景区出入口的收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