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在铁路运输全程中,
铁路运行时间只占三分之一,绝大多数时间耗费在货物中转环节
。与此同时,铁路货运中转成本占比铁路运输全程成本的三分之一。
对接不畅,是影响多式联运物流效率和成本的关键因素,货运枢纽是多种运输方式中转衔接的重要场景,
货场组织调度的效率直接决定了多式联运整体物流效率。
在公铁联运中,
做好铁路货场的集疏运工作尤为关键
。
铁路货场集疏运存在哪些问题
1.运力资源利用率不高
货场调度管理需要对铁路运能运量以及围绕铁路场站的公路运力有比较充分的把握,这样才能够使货场周转货量与运能运力相匹配,确保货场周转顺畅。通常这种
运量与运力的矛盾表现为运力不足或运力使用不饱和
,运力不足会导致货物堆积,货场仓库承压、物流成本增加,运力使用不饱和会造成运力资源浪费,运力流失。
2.货运组织方式不协调
随着铁路运输占比的逐年增大,铁路不仅承运大宗货物,还将服务范围扩大到散货运输。由于大宗与散货在货物特征、物流服务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公铁联运的组织、调度方式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在货场管理、中转、配送等方面,需要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此时,
单一的货运组织方式就无法满足不同货物的物流需求。
3.物流可视化程度低
多式联运由于是多种运输方式的结合,在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中,信息孤岛是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
由于各运输方式之间信息的不协同,导致了物流全程可视化程度非常低
。而客户希望能够查询到自己的货物实时动态,货主方希望能够抓取到更多物流节点的数据进行全程管控,铁路货场也需要依据可视化的物流数据来协调货场资源的调控。所以,对于物流可视化需求越来越重视。
4.货场集疏运能力低下
货场集疏运能力取决于专业化仓储、装卸机具等硬件设施设备,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的调度管理系统。在调度管理系统下,货场可以实时分析到货量,根据货物情况协调仓储和转运配送资源;智能化引导车辆装卸和进出场,确保货场秩序井井有条、运转通畅。但是
就目前来看,在交通运输部支持建设的250余个综合货运枢纽中,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项目仅占四分之一左右
。
智能调度玩转铁路货场集疏运
通过数字化公铁联运管理系统,可以打通不同运输方式,实现物流信息的对接和协同,
实现物流信息的透明化,和“一站托运、一票到底”的“一单制”服务。
列车到达货量分析,到站预提醒,可提前安排仓储配送资源,
减少货场堆存成本,维持货场装卸转运配送秩序。
智能装卸车引导,对于到站货物提供智能接驳配载调度,避免场站排队拥挤、空闲等待时间长等问题,
提升场站调度秩序和作业效率。
智能配送功能,可根据不同货物特征推荐配送车型,根据配送目的地智能生成配送路径,和拼单货物装载顺序,并按配送成本进行排序。
在提升转运效率的同时,兼顾物流成本最低。
铁路货场集疏运管理调度水平,是影响公铁联运效率的关键。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是解除货场吞吐瓶颈的重要手段。
未来,多式联运物流枢纽的发展方向为:
加快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水平,促进运输组织模式创新,推进运输服务规则衔接,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一单制”,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
本文由【
指南车物流软件
】发布,助力传统物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帮助物流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税务合规,五流合一。
(关注“指南车物流软件”获取更多物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