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1日电(记者 陈静)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下称:新华医院)儿科综合楼地下一层正式与上海地铁江浦路站六号出入口通道连通。这是上海首个地铁与医院门急诊楼直连的通道。
通过这个连通项目,可以直接从地铁进入医院儿科门急诊区域就诊,无须走过露天环境、减少了日晒雨淋等不利就医条件的影响,大大提升了就医体验。
新华医院院长孙锟教授表示,这条通道是新华医院在建设儿科综合楼的时候,预留出的空间,并与上海地铁达成了共同建设的目标,为的就是让孩子们少走这最后的100米,因为对于生病的孩子家庭而言,这100米也是非常漫长的。
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盛雄伟表示:“在18号线开通后,我们一直很期待江浦路站6号口通道与新华医院儿科综合楼的直连。今后的每一天,我们都会根据地铁运营的时间开启这道直连,让前来就医孩子们和家长们更加便捷。”
随着通道的启用,新华医院与上海地铁江浦路站共同举办的“儿童公益童画走廊”同期开放。这个童画走廊旨在鼓励与展示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在他们纯真的心灵中播下美好的种子。新华医院呼吁社会各界一起参与,在这个通道里共同为孩子们策展,共同完成并持续更新这个童话般的项目。
新华医院院长孙锟教授表示,新华医院不仅仅是儿科所有团队始终在为孩子们的健康工作着,更重要的是医院拥有胎儿期、儿童期与成人期疾病的综合诊疗能力,能够更好地衔接儿童期至成人期的诊疗,并为每个就诊孩子及其家庭所提供更完善的诊疗方案。
当日,“情满东方、童心向阳”阳光小屋25周年回顾及展望活动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成功举行。此活动由上海市妇儿工委办公室、上海市妇联、上海市儿童基金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儿童医院党委刘海峰书记代表6家拥有阳光小屋的医院发出联盟倡议,号召阳光小屋联盟单位搭建公益矩阵,健全常态机制,从病房陪伴到身心健康的拓展,通过大手拉小手将关爱持续送到孩子身边。
1998年6月1日,市妇儿工委办公室、市妇联和市儿童基金会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举行“阳光小屋”落成剪彩仪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当天同时启用。“阳光小屋”是为住院治疗的白血病、肿瘤重症患儿打造了娱乐求知公益活动空间,2006年6月市儿童医院又组建了全国首家专门为白血病患儿提供志愿服务的阳光爱心志愿者网站。
上海市儿童医院社工部主任钮骏介绍说,25年来,已有18万余名社会志愿者走进儿童医院,为患儿志愿服务28余万小时,目前有70支志愿者服务队在院服务,其中有27支志愿者队伍在阳光小屋为白血病患儿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患儿8.7万人次,共有阳光爱心志愿者3630余人。
25年来阳光小屋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患儿,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康复回归社会;25年来一批又一批社会志愿者走进阳光小屋奉献爱心、自我成长,有医学生因为做志愿者毕业后选择血液科现成为业务骨干的,也有企业志愿者成长为志愿者达人的;25年来还有一批又一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阳光小屋留下爱的身影。
瑶瑶是一个特殊的志愿者,常年活跃在阳光小屋里小时候,她被确诊患有白血病,在儿童医院度过了漫漫长夜,经历了骨穿、腰穿、化疗和感染等一系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那段时间,医院的阳光小屋是她最喜欢去的地方,在志愿者的陪伴下一起游戏、一起唱歌、一起绘画,总能让她暂时忘记疾病带来的痛苦。完成治疗重新回到课堂后,学习之余,她放弃周日休息时间,来到阳光小屋手把手地教小朋友们做手工彩泥,表演才艺。
这个比同龄人更加坚强、更加懂事的瑶瑶还组建了“我们在一起”志愿者服务队,召集曾经的小病友一起做志愿者,回到阳光小屋,她们的特殊经历鼓舞着正在治疗的患儿,也让家长们看到了治愈的希望。
阳光小屋成立后不久,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就成立了阳光小屋专项基金,通过募集社会资源,支持阳光小屋的建设和发展。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王勇院长,原来是上海哈哈电视台第一批儿童节目主持人“四眼哥哥”,他另一个身份是一名阳光小屋发起人,他告诉记者,1998年在商议要在三家儿童医院成立专门为白血病患儿治疗其他学习、活动的场所时,著名作家林华特意取名为“阳光小屋”,希望患病的孩子每天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一些企业也在几个创始人的宣传下,纷纷捐赠物品,其中就有电脑、各类图书和学习用品。阳光小屋的成长,也见证了医院公益慈善工作的发展,阳光小屋的成长也离不开社会公益慈善的支持。
巴西华侨薛国俊夫妇也曾持续数年资助血液肿瘤科患儿的治疗费用。25年来医院组织了点亮心愿、亲子做公益、一元捐赠、明星募集等多项社会募集活动,同时也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华儿慈会9958等众多公益基金的支持下,累计资助了800余名患儿救治,使用善款达2500余万元。
“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医院不光只是治疗疾病的场所,医院更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全方位开展服务。”在儿童医院院长鲁冰看来,“阳光小屋”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支点,推动医院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塑造环境友好、服务友好、患儿体验友好等多层次的儿童友好医院。 儿童医院阳光小屋25年来不断提升服务能级,从原来简单的陪伴,到专业的社工服务,到形成“四叶草”服务模式。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合社会爱心力量,推出健康科普、公益演出等一系列人文关爱活动,给患儿及家长送上一份爱意满满的健康大礼包。当天,远在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和云南金平的住院患儿,也收到来自上海的关爱,实现六一小小心愿。
据介绍,上海永达公益基金会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捐赠600万元,启动“川崎病”儿童医疗救助项目,组织人员探望川崎病患儿并送上六一祝福,希望孩子们早日健康,快乐成长。六一儿童节当天,一批批共建单位、公益组织、志愿者团队带着精心准备的节目和拿手绝活,以艺术治疗的方式,将一个个暖心活动送到门诊大厅、送进住院病房,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医院的关怀和温暖,缓解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度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由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市儿童基金会、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共同举办“为爱悦读”主题活动六一前夕开展,让童声讲述故事,让书香陪伴患儿。
六一当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开展关爱送边疆活动,通过连线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和云南金平县人民医院,将党支部和共建单位的爱心送到帮扶医院,实现祖国边疆地区孩子的小小心愿。
据了解,儿科医院“365”党员志愿者实现患儿“六一”小小心愿活动始于2005年,至今已经连续开展了19年。2014年,小小心愿活动开始覆盖至喀什二院、日喀则人民医院等援助地区医院。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