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了,一直有人问:阿里巴巴这个钱花得值吗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昕梅)
如果以三年作为一个节点,我们的目光可以穿越时间和人海,落回到三年前的那个不平凡的夜晚,重新回到那八位平凡的个人身上。
那是2015年11月11日,北京水立方,天猫“双十一狂欢节”。
那天晚上,在水立方面向全球直播的舞台上,站着的,是八位普通人,他们是自发在长城捡垃圾的外国人,是农民工、大学生,是护士,是乡村教师……
那一个夜晚留下了创举、传奇和记录:
那是纽交所首次为一家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举行远程敲钟仪式;
而敲响钟声的,是八位在中国土地上生活的普通人。
“他们是我们应该为之骄傲的人,成千上万很普通的人,每天做一点点好事,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的就是天天正能量,他们成功了,才是我们努力的结果。”在一一介绍了八位敲钟嘉宾的身份之后,马云说。
又是三年即将过去。在每一个吉光片羽的瞬间,在每一个陌生人温暖的手和甜美的笑容里,美好的事物,依然鳞次栉比。
这八位普通人和无数他们一样的人,成为一个更为庞大的方阵,宣示着“你怎样,世界就怎样”的正能量宣言。
风起于青萍之末
事情,起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
2013年6月,上海地铁一号线拥挤的车厢里,不知谁扔了一地西瓜皮,人来人往却都视若无睹。一位女阿姨从座位上站起来,耐心把西瓜皮一块块捡起装进塑料袋,扎起来放到角落,然后擦了擦手,站到车厢门口(她的座位已经被人占了)。
这个在上海地铁里发生的小事,被网友偶然拍到发到了网上,引起了阿里巴巴一群人的关注。
这个叫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团队,第一时间在微博平台上发起了“寻找正能量阿姨”活动,短短几天时间里,这条微博被转发4万余次,阅读量达1500多万次。阿姨被找到了,天天正能量给予她两万元的正能量奖励。
简单就是美。这句话在人性方面体现得尤其饱满。
后来回忆起这一事件,天天正能量负责人说:“当时很长一段时间里,太多负面新闻被媒体一再放大吸引眼球,让人感慨世风日下;还有一些不正确的舆论引导,使得做好人好事一度成为被嘲讽的对象。”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寻找正能量阿姨”之后不久后的7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项目在杭州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上,阿里巴巴宣布,每年将投入千万级别的资金用于该项目,充分利用互联网及传统媒体资源优势,通过对正能量故事的发掘、征集、展示、传播和奖励,让更多的人看到社会和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达到唤醒良知的目的。
春风化雨雨化田
作为天天正能量发起的第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活动,很多人为“寻找正能量阿姨”的新闻效应叫好,却也招来了一些网友的不理解。很多人留言说:“这么一个行为就给2万块钱,是不是有钱烧的?”“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多了,为什么不给?”
其实,六年来,天天正能量经常面对来自公众的疑惑:“这也值得奖励,你们阿里……”
随着奖金的不断投入,一些网友提出了“用金钱来衡量正能量”的质疑。天天正能量回应:“真、善、美的东西可以通过‘俗’的东西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奖励不是目的,让爱心传播、扩散,让正能量感染更多的人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马云对于公益有着自己的理解,那就是“唤醒”。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是对“唤醒”这一理念最好的诠释。2014年,在贵州山区支教十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妇获得10万元正能量奖金,他们分文不留,给山区的孩子们建了一座食堂;
因为这份奖励,这对夫妇获得极高的社会美誉度。后来,朱敏才老人脑溢血病倒,一群大学生被“唤醒”了,他们接过火把,轮流去村小学支教;
被“唤醒”的还有47岁的利川市文斗乡郁江村人詹卯秀,13年前,为了方便儿女到对岸上学,她花费数千元请人造了一条小船,自己每天划船接送,同时免费摆渡同村的孩子和乡亲。后来儿女长大,不再需要她接送,但她仍继续义务摆渡,平均每天往返八趟。詹卯秀的事迹也打动了网友,被评为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二等奖,获得5000元正能量奖金。
武昌工学院会计专业大四女生李秋雨,匿名捐助3年学费,帮助因贫退学的同学袁松龄重返校园的,报道一经刊出,感动无数读者和网友。新浪、腾讯、凤凰网等上百家网站转载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也聚焦本报报道,《人民日报》微信头条号更是原文转载本报报道,10分钟点击率破10万,过万网友点赞。李秋雨潜藏大爱的善行义举,还得到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项目组的肯定,予以她5000元奖金。并把她评为“2018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十大正能量人物”
........
今年,在天天正能量发起的全国优秀“正能量志愿者”评选活动中,本报推选的志愿者付双喜获评。据志愿者自己反馈,30位获奖者中的半数以上,把获得的奖金继续用于公益事业……
这些随手可鞠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六年来,在获奖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获奖者捐出奖金,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让爱心进一步传递扩散。
六年时间里,天天正能量团队勾勒出新公益时代的公众群像,也汇成了感动人心的公益大数据:
六年来,天天正能量总计投入公益金5500多万元奖励正能量人物6200多人。
他们身上,凝结着“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也折射着互联网时代人人公益理念的光彩。
在这个群体中,民工、学生、医护、教师、警察成为最具正能量的五大人群。
在这个群体中,“70后”、“80后”的比例分别达到了27.4%和20.4%,90后占比14.52%。年轻人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主力军。
“天猫双十一狂欢节”的八位敲钟者是一个窗口,展现着所有正能量获奖者的精彩;天天正能量也是一个窗口,展现的是阿里巴巴的公益情怀和企业价值观。
轻舟已过万重山
温暖人心、影响人心、改变人心。这是天天正能量的立足点,但同时它不回避对社会问题前瞻性的把握和真实有效的引导。六年之后的今天,像奖励捡西瓜皮阿姨这样的策划,天天正能量现在就很少做了,因为不乱扔垃圾已是社会共识。
一年又一年,正能量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和延伸,一些新的运作模式在天天正能量团队应时而生。
5500万公益金的背后,是裂变式成长的公益开放平台。在这个汇聚了全国顶尖媒体和阿里巴巴生态体系众多参与者的平台上,诞生了600多个媒体公益项目和1600多场公益活动,在全国100多座城市,有700余万人走出家门,参与随手公益。
2018年1月27日,楚天都市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第五届“志愿者关爱行动”, 颁奖典礼上,胡汉丹、向东等10名志愿者当选2017年度湖北“十佳正能量志愿者”。他们每人获得了2000元奖励金和荣誉证书。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不惧危险,在突发灾情时冲上一线救人的救援队长;有深爱江城,默默守护大小湖泊的市民湖长;有结合专业,利用周末义务培训市民急救技能的医护人员;有常年累月,风雨无阻,定时定点在博物馆、地铁站里提供志愿服务的志愿者……
同天,100名2017年度湖北“优秀正能量志愿者”也同场颁出,他们每人获得了荣誉证书和200元新年礼包。
“志愿者关爱行动”是一项发轫于2014年春节的行动,面向全国寻找优秀志愿者,为他们送去新春的问候与祝福,并准备了一份爱心年货礼包。这些年,天天正能量为志愿者关爱行动共投入公益金近400万,奖励了500余名各地优秀“正能量志愿者”,累计为全国7000多名优秀志愿者送上关爱礼包,并带动数百万网友向身边志愿者点赞、致敬。
2018年9月22日,楚天都市报携手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举办“益起过中秋” 公益活动,在距恩施市区70公里的大山深处的恩施市太阳河乡梭布垭小学,与100名留守儿童过中秋。
2018年5月-7月,本报联合聚划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好奇品牌爱心赞助的村小美育公益项目——“Hello,梦想课堂”启航。来自湖北省实验小学、水果湖一小、中华路小学等名校的的10名优秀教师,共5次为十堰房县,为军店镇月明小学、何村小学、下茅坪小学共三所村小带去了12节活泼生动的美术、音乐课。在经过一系列当地现场授课之后,房县三所村小的学生代表在老师带领下,开启“武汉夏令营”。除了游览大武汉,孩子还进行了一系列体验活动。
正能量之路,前行者不孤。
马云曾说,在公益这件事上,“花钱比挣钱难太多”,花钱容易,把钱花好却很难。挣钱是一个目标,而花钱是一个选择,知道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非常重要。
他还多次对阿里巴巴的员工讲:“公益不是看你捐了多少钱,公益是你唤醒了多少人的爱心。唤醒每一个人,让他们心里感受到什么是爱,什么是要做的事情。”
人性有沟壑,社会有繁芜。六年也是一瞬,唯有公益的力量生生不息。弹指间,天天正能量“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