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佛慈制药科技工业园效果图
兰州晚报讯(记者方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一直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市场基础和广泛影响力的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把握机遇,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多层次的合作,海外销售业绩持续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有效扩大了中医药在海外的影响力。
在全国率先提出“中药西制”理念
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88年制药历史的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中华老字号”企业,1929年创建于上海,1956年西迁兰州,2011年在深交所首发上市。
在全国中医药行业,佛慈率先提出“中药西制”的理念,首创中药浓缩丸工艺和剂型,是国内最早生产浓缩丸的厂家,浓缩丸生产制造工艺、核心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和领先地位。
佛慈制药的产品,现已出口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7个国家和地区,品种达250多种。目前,兰州佛慈有国外注册商标34件,其中“岷山”商标是出口专用商标和国家重点保护商标,在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进行了国际注册;“佛慈”商标在美国等3个国家进行了国际注册。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层次合作
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医药“走出国门”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兰州佛慈制药一马当先,全面开始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层次合作。
2013-2016年,佛慈制药积极推进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泰国等国家的相关交流活动,全力开拓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业务。2016年,在全国出口额同比下滑13.94%、中成药出口徘徊在底部区间的情况下,佛慈制药实现出口创汇2464万元,被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授予“2016年度中国中成药出口十强企业”。
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对于中医的针灸治疗是认可的,但对中草药和免煎中药颗粒,在进口和使用上却有许多限制,中医药产品国际化所面临的最大掣肘,仍然是政策的准入壁垒。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没有关于中医药准入的法律法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医体系的完整进入和推广。为解决这个问题,2013年5月,佛慈制药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大学联合成立了“中瑞天然植物药和保健品研究中心”,该中心主要致力于传统中草药、天然植物药的科学研究,并围绕天然植物药以及传统中药的关键问题,制定相应的国际质量标准。
为了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佛慈制药还根据不同国家对中药产品的技术标准要求,积极进行相关中成药产品生产资质的认证工作,分别通过了澳大利亚TGA、日本厚生省、乌克兰认证局等多个国家机构的GMP认证和多次复检,是我国中药企业中获得国外认证最多的企业之一。
投资14亿元在新区建设工业园
随着佛慈制药对国际市场的深度开发,企业目前的产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此,公司投资14亿元在兰州新区建设佛慈制药科技工业园。
该项目位于兰州新区纬三十路以南、北快速路以北、经十三路以东、经十四路以西,建设用地574亩。佛慈新区的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主导产品为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参茸固本还少丸、定眩丸、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等系列中成药产品。
采访结束时,佛慈制药总经理孙裕告诉我们,在“一带一路”的引导下,已经建厂88年的佛慈制药将迈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力争到2029年佛慈制药建厂100周年之际,跻身全国中成药“百强企业”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