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化学会、清远中大创新药物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化学会手性中国2021(2022)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广州落幕。会议期间举行了“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奖”颁奖仪式,本届“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奖”授予中科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涂永强。
涂永强(左)获奖
“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奖”设立于2012年,下设“手性化学成就奖”“手性化学奖”和“青年手性化学奖”,奖励旨在鼓励创新性研究,促进和推动我国手性化学的研究与应用,授予在手性化学研究与应用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科学工作者。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手性化学奖”1名,“青年手性化学奖”2名。
人物简介
涂永强,1982年、1985年和1989年在兰州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5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作博士后研究员,1995年底回国在兰州大学工作。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获聘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 “中国化学会优秀青年化学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项。长期致力于涉及碳-碳键形成与重排的反应和方法学研究物全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开辟了全新的研究方向——新颖的氮杂螺环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和活性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设计并发展了新颖的手性氮杂螺环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和手性配体,实现了多类手性季碳和碳-碳键高效构筑的不对称催化新反应,并由此建立了手性天然产物和手性药物的合成新策略,完成了近三十个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高效不对称全合成,其原创性和系统性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武永明
图丨兰州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