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何欢教授CEJ:共价键主导Z型有机无机杂化异质结光催化全解水
【文章信息】
共价键主导Z型有机无机杂化PDI@ZnIn2S4异质结光催化全解水
第一作者:左淦丞 博士
通讯作者:何欢 教授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背景】
氢气(H2)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载体备受青睐,光催化全解水(OWS)制备氢气和氧气减少了牺牲剂的使用,具有无消耗、无污染等优点,是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其技术关键在于开发高效稳定的光催化剂。理想的光催化剂
应该能够充分吸收太阳能光,产生光生电荷,抑制光生电荷的复合,促进界面反应。然而单一的光催化剂几乎不可能同时具备上述特点。
构建共价键主导Z型
有机无机杂化异质结是一种提升光催化剂性能的有效途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OIHs)的
共价键可以为反应中电荷转移提供一条“高速公路”,
Z型异质结的构建能促进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提高体系的活性与稳定性。本工作为探索高性能光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文章简介】
基于此,
南京师范大学的何欢教授团队
在国际知名期刊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上发表题为
“Covalency dominating Z-scheme perylene-dicarboximide@ZnIn2S4 organic-inorganic hybrids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的研究性文章。该工作通过在高结晶PDI纳米棒
(HC-PDI)
表面锚定ZnIn2S4纳米片,构建形成一种分层分支结构,这种独特结构可以提升体系的比表面积、孔径、孔体积和光吸收性能,为光催化反应提供基础。
同时有机材料HC-PDI与无机材料ZnIn2S4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电荷迁移提供了快速通道。此外,通过合理设计形成了(−)HC-PDI/(+)ZnIn2S4内建电场和Z型异质结(HPZ),不仅促进了光生电荷的转移和分离,而且移除了ZnIn2S4中的水氧化反应,进而提高了体系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图1. 共价键主导Z型有机无机杂化HC-PDI/ZnIn2S4异质结光催化分解水示意图
【本文要点】
要点一:共价键主导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图2.(a)XRD、(b)FT-IR、(c)XPS O 1s、(d-f)HRTEM和(g)STEM-HAADF
通过XRD证明两种材料的复合,利用FT-IR与XPS证明ZnIn2S4通过共价键(Zn—O)耦合在HC-PDI上,形成共价键主导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HRTEM可以看出HC-PDI纳米棒外表面生长了一层ZnIn2S4纳米片,证明了两种材料的紧密复合和复合材料的分层分支结构。
要点二:光催化性能
图3.(a)OWS效率;(b)稳定性实验;(c)PHG效率;EPR(d)TEMPO~h+、(e)DMPO~·O2−和(f)DMPO~·OH
最佳复合比例材料HPZ-80表现出优异的OWS效率、PHG效率和稳定性,明显优于两种单体材料以及单体材料的物理混合物。PHG效率是HC-PDI、ZnIn2S4和物理混合物的53.0倍、19.9倍和6.6倍。再通过EPR实验证明HPZ-80可以产生更多的光生空穴、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从而间接证明其优异的光催化活性。
要点三:Z型异质结构
图4.(a)Z轴电荷分布;(b)差分电荷密度图;(c,d)Mott-Schottky曲线;(e)XPS Zn 2p;(f)XPS In 3d;(g)XPS S 2p;(h)XPS N 1s
结合模拟计算(Z轴电荷分布、差分电荷密度)和实验测试(原位XPS)分析杂化过程与光照过程中的电荷转移,充分证明了体系中的Z型异质结构,
【文章链接】
Covalency dominating Z-scheme perylene-dicarboximide@ZnIn2S4 organic-inorganic hybrids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2.141096
【第一作者简介】
左淦丞博士,硕士生导师,现就职于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功能材料(光催化全解水、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等)。近年来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和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
Angew. Chem. Int. Ed., Appl. Catal. B-Environ., Chem. Eng. J., J. Hazard. Mater.
等
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含ESI热点论文1篇,高被引论文3篇,被引用1900余次,H因子25,入选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通讯作者简介】
何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就职于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理事、
Review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RECT)
副主编、Eco-Environment&Health编委、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CCL)
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领域为新污染物环境识别技术、毒害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效应、环境功能材料合成及其在典型污染物去除中的应用等。近年来主持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
Appl. Catal. B: Environ., Chem. Eng. J., J. Hazard. Mater., Sci. Total Environ., Environ. Pollut., Chemosphere
等
杂志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H因子35,相关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