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合成生物学”交叉前沿研讨会顺利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和北京医药健康科技发展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院士主持会议并做主题报告,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许心超参会并致辞,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单位的300多位科研和企业人员线上参会。
会议现场
许心超
表示,交叉科学逐渐成为未来科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科学突破和变革性创新的研究前沿,交叉前沿研讨会是北京市基金跟踪交叉前沿热点趋势,促进科研人员学术交流,搭建科研合作平台的重要渠道。合成生物学汇聚并融合了生命科学、工程科学、基因组学、信息学等诸多学科,给生物技术产业带来巨大变革,在医药、能源、材料、化工、农业等领域具有极其广阔应用前景。市基金有近一半的项目是生物医药相关的,其中合成生物学近五年共资助100余项。希望通过研讨会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支持。
会议共邀请6位专家围绕“合成生物学”的主题,报告了相关领域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主题报告
谭天伟院士
围绕“绿色生物制造与合成生物学”,分享了新形势下生物产业的发展、结合国家启动的生物制造相关项目情况,提出对合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建议。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苏海佳
介绍了北京地区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以及合成生物学的优势科研团队及其代表性成果,并分享了自己对北京市合成生物学领域发展的思考。
北京市朱雀计划科技项目经理人(生物医药)李园
介绍了北京地区合成生物学相关产业初具规模,在创制生物经济新路线和推动传统化工产业技术升级等应用研究方面已有一定基础等现状,并对下一步面临的问题挑战给出了一些建议。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边
分享了蛋白质的计算与设计,指出近十年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大幅提升以及先进算法不断涌现,计算机辅助蛋白质设计改造得到了极大发展,成为蛋白质工程新开辟的重要交叉方向。
北京大学研究员刘涛
讲解了合成生物学在医药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介绍了底盘细胞改造实现药物分子的生物合成、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原理、基于合成生物学的蛋白质非天然氨基酸表达体系等,这些新技术有望为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FO杜长江
提出,全球各主要国家陆续将合成生物学设定为国家产业战略方向,基于合成生物学的生物制造大有可为。
北京医药健康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慧
表示,合成生物学对于底层技术的支撑以及传统产业的改造都非常重要,合成生物学需要更加完善的商业模式来让技术团队获得经济效益。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瑞妍提出,在基础研究阶段引入行业需求,更有助于企业与高校交叉合作,能有效帮助基础研究成果转化落地北京。
市基金办二级调研员黄宇平
表示,近年来市基金通过重点研究专题、面上项目、京津冀基础研究专项等项目支持在合成生物学基础领域的自由探索。在未来布局中,需要进一步统筹布局,更有利于合成生物学的发展。
市基金办主任韦瑾
着重介绍了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在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方面的部署思路和创新政策。医药健康产业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海淀区、昌平区、经开区和大兴区等是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强调整合科技资源,强化成果转化,形成科技创新合力。推进首都地区基础研究快速发展是市基金责无旁贷的工作职责,市基金办将持续关注合成生物学的前沿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领域布局,推进项目成果转化。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合成生物学是汇集生命科学、工程科学、基因组学、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建议市基金持续搭建交叉合作交流平台,长期稳定支持和引导多个领域的专家在一起交流研讨、聚焦领域重点科学问题,促进深入实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