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我们各买房群出现了砍大刀的情绪,随处有想谈到挂牌价七八折的买家,大伙都扛着青龙偃月刀在谈房子。
这当然因为房市在下行,23年1-5月,京楼二手房网签数为:
8308,15315,22192,13928,12982。
再看刚过去的6月,只有11607套,已经连坐了4个月的滑梯。
如果你觉得网签统计有滞后,那好,我们看绿中介的二手房实时数据。
6月份,这家大中介的
签约量在4000+,5月都还是4800+,
又降了[看]
绿中介在北京的二手房市场,占据半壁江山。由此可见,7月的总网签数很可能只有八九千套,身边的多数买房人还在看热闹。
行情越差,买家越不急,人性使然。
作为房东,这俩月是太难出货了。但你如果指望zc上出个大招,至少近期不会。
就说上半年的网签数是84332套,属实赶不上21年牛市的10.9万,但比其他年份低吗?
并不低,暂时真没理由松绑。
况且,上峰在前几天常务会议上,
更多在强调家居消费和老旧小区改造,
有任何放大招的意思吗?也没有。
别忘了,房住不炒是雷打不动的底线。要是还指着二套首付降低啥的,就赶快洗洗睡吧。哪怕传了很久的远郊放松zc,都不太会出。
再看土拍市场的住宅地,
22年供了55块,21年供了60块,
今年如何?
要是只说1-5月,真就只供了8个地块。眼见着新房缺货,很多人上半年买了二手。
但上月就火力全开了,
到6月30号再看,上半年竟然拍了31块地。
按计划,下半年还得40块以上,
今年至少70块地入市。甚至业内有人说,不排除出90块以上的可能。
6月拿地的开发商都还没出牌,拿地到开盘一般要2-3个月,产品不知道怎样。但能肯定的是:
大批二手房业主快站岗了。
毕竟有购房资质且23年想买的人有限,又面临天量供给,业主与开发商在存量中博弈,形势必然悲观。
也就不难判断,市面上80%以上的房子,下半年要么无人问津,要么往下降着卖。
京楼以利空为主,但分化犹在。
部分核心板块还在,像海淀和东西城多数区域的次新改善,除去德胜这类被调剂的头部学区外,其他但凡房子带点稀缺性,
近期的成交价和带看量仍旧不差。
核心区没啥供地,也就不存在新房践踏。像前两年的永定府、中建玖合府这类好地段的倒挂新型共有产权商品房,已经绝迹了。大热的中信城、国安府这些新房,属于过往的存量地块,
房子少且入手门槛高,不会对内城二手房有明显影响。
再结合上篇文章的观点,我们给出几点思路:
1.
一二线区域的标杆盘有不少已降到了21年大涨前的价格,鉴于部分细分市场的带看和成交有止跌迹象,今后一个月左右很可能是低点,价格差不多到位就可以买了。
2.
新房聚集的非核心区域,尤其是郊区,先不急着入手。下半年的新房和土拍会接踵而至,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3.
作为买家,最近多盯着几个意向板块、小区、房源,在淡季做个海王没问题,同时谈几套,很可能遇上有缘分的业主。